浣溪纱

红穗西窗烛影摇。归期未卜别情遥。

秋风应望灞陵桥。

贻我相思江柳结,催人消息井梧飘。

自缄幽恨托回潮。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纱》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吴昌绶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首句“红穗西窗烛影摇”,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西窗之下,红穗轻轻摇曳,烛光在微风中闪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孤独的氛围。这不仅勾勒出了离别前的场景,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归期未卜别情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归家的时间未知,离别的愁绪却已弥漫,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相聚的渴望。这两句通过对比,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秋风应望灞陵桥”则将思绪引向了更为深远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灞陵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此处借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贻我相思江柳结,催人消息井梧飘”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相思之情比作江边结成的柳絮,随风飘散,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井边梧桐叶的飘落,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暗示着等待与期盼中的寂寞与无奈。

最后,“自缄幽恨托回潮”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遗憾,只能通过回潮(潮水)来寄托这份难以言说的情感。回潮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象征着情感的循环往复,无法彻底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复杂心理,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24)

吴昌绶(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长昼沈阴,秋声淅沥,羁人对此,言愁欲愁,倚清真商调歌之。当有凄异动听者

尽日瞢腾怕展眉。此中情况倩谁知。

却忆歌声箫局底。休理。悲秋争遣到今时。

淼淼江乡波路阔。荻芦萧瑟雁南飞。

怅望清晖怜玉臂。沈醉。自牵乡思自禁持。

形式:

齐天乐.秋宵待月,乡思撩人。得山荷寓书,倚此寄答,次美成韵

凉蝉翻遍清商引,斜阳半林催晚。

月破云来,露含花润,篱角秋罗初剪。疏棂悄掩。

渐晕逼银荷,寒欺冰簟。

独坐梦余,茶烟轻漾伴经卷。

离怀都在此夕,江乡书乍到,情话无限。

襟上题痕,盘中媵曲,引我回肠辗转。蓬瀛望远。

盼泛斗人逢,凌霄才荐。一盏遥飞,劝君愁睇敛。

形式:

芳草渡.旅窗无俚,再拈美成韵,寄怀闺人

凝望久,恁风殢归程,月添愁侣。

况茂陵消瘦,年年惯听秋雨。应念离思苦。

懒为伊重诉。天宇阔,祗怨南鸿,撇我先去。

休睹大堤草色,总是春前相送路。

早过了、星期鹊驾,情思罥蛛户。

感时恨别,谁遣此、两般心绪。

憔悴甚,怕共花歌月舞。

形式:

摸鱼儿.丁酉冬与双佩阁主别于沪上。今春予独北来,郁郁久居,音问旷隔,烟墨脂黛,坠欢窅然。新秋逆旅,君忽过存,剪镫清话,良慰羁袌。诘朝又入都矣。用花宜馆韵赋此,书扇寄赠,为异日相思之资

忆年时、坠鞭南去,柔肠都被花恼。

临分倚醉春江路,相约东风来早。轻舟掉。

想纸阁芦帘,抖擞缁尘了。锦鳞讯杳。

渐折柳阴稀,飘萍路阔,独我向西笑。

羁栖久,几许閒愁未扫,影形空伴昏晓。

声声杜宇撩人苦,似道不如归好。秋思悄。

讶万里星河,却送征槎到。接䍦共倒。

恨四角车轮,一程程远,依旧见时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