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二一)

未见此老人已前,上是天下是地。

既见此老人之后,山是山水是水。

一别五十年,恩怨通身是。

没量大人,抬脚不起,累了儿兮累了孙,恼乱春风何日已。

形式: 偈颂

翻译

未曾见过这位老人之前,天地无边无际。
见到这位老人之后,山水皆有归属。
分别五十载,恩怨缠身如影随形。
尊贵的大人,连抬脚都困难重重,儿子孙子也跟着疲累不堪,春风烦恼何时能消散?

注释

老人:指代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既见:一旦见到。
山水:自然景色,也可象征生活。
恩怨:人际关系中的善恶、得失。
大人:对长辈或地位高的人的尊称。
抬脚:行动困难,比喻生活艰辛。
恼乱:烦恼困扰。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希望和生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心月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感悟。首句"未见此老人已前,上是天下是地",暗示在遇见某种智慧或境界之前,世间万物看似独立,没有明确的界限。接着"既见此老人之后,山是山水是水",表明见识了某种高人或真理后,原先的区分变得模糊,一切归于自然本真。

"一别五十年,恩怨通身是",表达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沉淀,使得人生中的恩怨情感仿佛融入全身,难以分割。"没量大人,抬脚不起",可能指的是修行者或智者的谦逊与沉重责任,即使位高权重,也感到举步维艰。"累了儿兮累了孙,恼乱春风何日已",则揭示出人生的疲惫和无常,连子孙后代都感受到这种困扰,而春风般的烦恼何时能真正消散呢?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时间和智慧的深沉思考,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382)

释心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二○)

眼中物,物中眼。雪峰辊三个毯,睦州担一片板。

形式: 偈颂 押[潸]韵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一八)

巴陵三转语,南源女人拜。

人贫智短,马瘦毛长,灵鹫峰头一炷香。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一七)

簇簇上来,却之不回。簇簇下去,留之不住。

于斯立片时,瞬目不扬眉。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一四)

髻中珠,只者是。如优昙花,时一现尔。

坐断意根,方能侧耳。

形式: 偈颂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