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四二)

君家住聚落,余自居山谷。

山空无有物,聚落百种有。

有者吃饭食,无者空张口。

口空肚亦空,还将空吃有。

有尽物归空,同体无前后。

形式: 偈颂

翻译

你的家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我独自居住在山谷之中。
山谷空旷无一物,而人群聚集地则百样繁多。
有物之人享用食物,无物之人只能空张着嘴。
嘴空心也空,他们还是空口吃着有物者的饭。
有终会变为无,万物皆为一体,没有前后之分。

注释

君家:你的家。
聚落:人群聚集的地方。
余:我。
山谷:孤独的居住环境。
山空:山谷空旷。
聚落百种:人群繁多。
有者:有物的人。
吃饭食:享用食物。
无者:无物的人。
空张口:空洞的张着嘴。
口空:嘴空。
肚亦空:内心也空虚。
空吃有:空口吃着有物。
有尽物:有的一切。
归空:变为无。
同体:一体。
无前后:没有前后区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感慨和对世间万物无常性的洞察。开篇“君家住聚落,余自居山谷”两句,描绘出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是在人群集聚的村落,另一在偏僻的山谷之中。

接着,“山空无有物,聚落百种有”对比了山中与聚落中的物质丰富程度。山中空寂,缺乏物产,而聚落则是繁华多产。但这并非简单的贫富对比,而是在表现出诗人对于物欲横流的聚落生活和清贫自足的山谷生活的不同态度。

“有者吃饭食,无者空张口”进一步描绘了两种生活状态下人们的饮食状况。有物之人能吃饱,而无物之人则只能空口称愿。这不仅是对物质差异的描述,更是在表达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生存困境。

“口空肚亦空,还将空吃有”这两句诗,则深化了上述主题。即使是那些有物之人,也无法逃脱最终物尽的宿命。这是一种对宇宙万物无常性的感慨,无论是山中还是聚落,最终都难以摆脱“空”的宿命。

最后,“有尽物归空,同体无前后”则是诗人对生命和世界的一种哲学思考。所有的存在和富足最终都会返回到虚无,万物在时间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先后的区别。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真谛的领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山中与聚落的不同生存状态,以及对宇宙万物无常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哲学洞察和生命感悸。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一四三)

诸佛与众生,元来同一家。

不识亲尊长,外面认假爷。

优昙不肯摘,专采葫芦花。

葫芦花未落,常被三五枷。

如斯之等类,轮转劫恒沙。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诗偈(其一四四)

余为田舍翁,世上最贫穷。

家中无一物,启口说空空。

旧时恶知识,总度作师僧。

和合一处坐,常教听大乘。

食时与持钵,惟我一人供。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四五)

平等无有二,终日同宅住。

世人不了妄,心生外缘取。

取得外相佛,乐却变成苦。

苦即诸法生,大海从何渡。

为报知音者,好好看道路。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四六)

故宅有宝珠,却向田野求。

这个一群贼,赚你徒悠悠。

泥上搽妆粉,壁上涂浑油。

愚人见梦事,赞叹道能修。

腊月三十日,元无一物收。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