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橹》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对橹这一船具的描绘,展现了其在航行中的重要作用与动态之美。
首句“以小能行大”,巧妙地揭示了橹虽小却能推动船只前行,象征着力量与效能的不拘于大小。接下来的“天机寄物形”则赋予了橹以某种超凡脱俗的智慧与生命力,仿佛它蕴含着自然界的奥秘,通过外在形态展现出来。
“沿流最有助,深壑屡尝经。”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橹在航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穿越深谷,都能提供助力,展现出其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迅速功无比,讴鸦韵可听。”这里将橹的快速划动比作讴鸦的鸣叫,不仅形象生动,也暗示了橹在航行时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江空插羽翼,水府散雷霆。”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橹在广阔江面或深邃水域中划动时的壮观景象,仿佛它拥有飞翔的翅膀,能够释放出雷鸣般的声响。
“驾浪来湘浦,摇风过洞庭。”通过“驾浪”和“摇风”的描述,展现了橹在不同水域中的动态效果,无论是湘浦的波浪还是洞庭的微风,都能被其驾驭。
“侵凌秋岛雾,破碎暮湾星。”这两句继续描绘了橹在不同季节和时间背景下的航行情景,秋岛上的雾气被其侵凌,暮湾的星辰被其打破,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雁鹜惊群起,蛟龙睡一醒。”通过雁鹜和蛟龙的反应,进一步表现了橹在航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既惊扰了水鸟,又唤醒了沉睡的蛟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浩然乘此兴,东去绝沧溟。”表达了诗人对橹所代表的自由与冒险精神的向往,希望像橹一样,能够乘风破浪,最终达到遥远的彼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赞美了橹这一简单工具的实用价值,更将其提升至象征着力量、智慧、自由与探索的精神层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