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笔工范君用

光分顾兔一毫芒,遍洒春分翰墨场。

得趣妙从看剑舞,全身功贵善刀藏。

梦花不羡雕虫巧,试草曾供倚马忙。

昨过山僧馀习在,小书红叶拭新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赠笔工范君用》由元代诗人郭天锡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笔工范君用精湛技艺的赞美与敬佩。

首联“光分顾兔一毫芒,遍洒春分翰墨场”以“顾兔”比喻笔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笔尖在纸上轻点时,如同月兔之光般微妙而精细,随后这光芒如春雨般洒满整个书法创作的场所,营造出一种艺术氛围浓厚的画面。

颔联“得趣妙从看剑舞,全身功贵善刀藏”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书法创作比作剑舞,强调了书法中蕴含的技巧与美感,同时指出真正的功夫在于隐藏,即在看似不经意间展现出高超技艺,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深邃与内敛。

颈联“梦花不羡雕虫巧,试草曾供倚马忙”则表达了诗人对范君用技艺的赞赏,认为他不追求表面的雕琢与技巧炫耀,而是注重内在的意境与情感表达,如同在梦中欣赏花朵,不羡慕那些过于精致的装饰;同时,也提到范君用曾经忙碌于草书的练习,展现了其勤奋与专注。

尾联“昨过山僧馀习在,小书红叶拭新霜”以昨日拜访山僧,发现其旧习犹存,引出对范君用技艺传承的感慨。通过“小书红叶拭新霜”,不仅描绘了秋日落叶的景象,也寓意着范君用技艺如同红叶般经久不衰,即使时光流转,依然能保持其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笔工范君用技艺的赞美,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即在细节处见真章,在不经意间展现高超技艺,以及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

收录诗词(29)

郭天锡(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曾为御史,今山西大同(云中)人或作天水人,侨寓杭州,做居于甘泉坊,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非以后清内府的三希堂墨本),遂自署所居曰“快雪斋”,他是元代初年重要的鉴藏家之一,与赵孟頫、鲜于枢、乔赏成等人常有交往。他收藏了许多古代法书名迹,至今尚流传于世,如传世的唐摹《神龙本兰亭序》、《仲尼梦奠帖》、《题欧阳询梦奠帖》、《神龙兰亭》、米芾《珊瑚复官二帖》、冯承素摹《兰亭序》、以及晋人《曹娥诔辞卷》等。著有《日记》、《文集》等

  • 字:佑之
  • 号:北山
  • 生卒年:1227-1302

相关古诗词

唐摹兰亭墨迹

神龙天子文皇孙,宝章小玺馀半痕。

鸾飞离离舞秦云,龙惊荡荡跳天门。

明光宫中春曦温,玉案卷舒娱至尊。

六百馀年今幸存,小臣宁敢比玙璠。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赵子昂人马图

平生我亦有马癖,曾向画图求象龙。

曹韩已化伯时远,昂翁笔底写追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李升林泉高隐图

为厌繁华爱好山,幽栖赢得此身閒。

生平已足林泉兴,留取高名满世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营丘江山招隐图

健枝无冗笔,树外来江山。

洲渚芦荻空,斜阳澹烟鬟。

归鞍倦危桥,短篷止荒湾。

业渔古云乐,宁论晋宋间。

菰米莼菜羹,妻儿有馀閒。

坐令王李辈,濡毫破天悭。

展玩不去手,绿阴掩柴关。

浩歌沧浪辞,濯我尘土颜。

悠悠江湖梦,隐者招不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