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郑亦山冷澹生活

九陌红尘不肯居,携家租屋住西湖。

月香水影赓和靖,雨色晴光忆大苏。

诗比晚唐成冷淡,人如东野更清臞。

晴窗尽展芳编看,一片寒冰浸玉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不愿在繁华尘世居住,带着家人租赁房屋住在西湖边。
月色与水波交相辉映,仿佛和靖先生的诗境重现,雨后的晴空让人想起大苏轼的风姿。
我的诗作如同晚唐风格,略显冷清淡泊,我本人则像东野圭吾般清瘦。
在晴朗的窗前尽情翻阅佳作,心中却如寒冰玉壶,充满冷静与清澈。

注释

九陌:指京城的街道。
红尘:形容尘世的繁华。
居:居住。
携家:带着家人。
租屋:租赁房屋。
月香水影:月光下的水波倒影。
赓和靖:赓续和靖(林逋)的诗风。
忆大苏:怀念大苏轼(苏东坡)。
诗比晚唐:诗歌风格类似晚唐。
冷淡:清淡、不热烈。
人如东野:人品如同东野圭吾(日本作家)。
清臞:清瘦。
晴窗:晴朗的窗户。
芳编:美好的诗篇。
寒冰浸玉壶:比喻心境如寒冰般清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敏求对友人郑亦山清雅淡泊生活的赞赏。首句“九陌红尘不肯居”表达了对都市繁华的疏离,郑亦山选择在西湖边租房而居,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次句“月香水影赓和靖”以月色、水影与北宋文人林逋(和靖)的隐逸情怀相映,暗示郑的生活富有诗意。

第三句“雨色晴光忆大苏”提及苏轼,借其豪放才情,赞美郑亦山虽身处平凡,但心境开阔,如同苏轼般洒脱。接下来,“诗比晚唐成冷淡”一句,以晚唐诗歌的风格来形容郑的诗作,虽清淡却意境深远。最后一句“人如东野更清臞”,将郑亦山比喻为唐代诗人孟郊(东野),形容他清瘦而高洁的人格特质。

整首诗通过描绘郑亦山的生活场景和诗风,展现了他对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与文学的高尚追求,以及诗人对其生活方式的深深敬佩。结尾“晴窗尽展芳编看,一片寒冰浸玉壶”则以清冷的意象,寓言郑的生活就像玉壶中的寒冰,晶莹剔透,耐人寻味。

收录诗词(29)

黄敏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斋

新辟书斋鹤栅宽,一帘风月尽幽闲。

百年易向忙中过,万事偏于好处悭。

漫说折腰营斗米,何如留眼看云山。

只消一卷梅花句,留得林逋在世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予丙子辛巳两游解空寺己亥秋又至思上人徙旧径自怪石中顿发奇观叔亮弟取山谷诗文名阁曰卧龙岩曰青玉盎山之门曰天下胜处令泳之作隶扁为赋七言

两扣云关记昔曾,重来诗眼倍晶明。

路移岩石中间入,人在洞天深处行。

玉盎虚明添翠色,霜钟清冽带秋声。

与君小摘涪翁句,留得青山不朽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别诗人余叔云(其一)

万柳堤边住,挑云过艾东。

未应为计左,轻去犯诗穷。

双屐江湖上,清名宇宙中。

折梅作行供,香已破椒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柳絮

近日柔丝可着鸦,又分晴絮落天涯。

绝无气力元非雪,空费形容不是花。

便解与春遮去路,也添为客重思家。

雨馀留得閒踪迹,绿染浮萍夜听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