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寿恽东阳丁亥正月十三日生推命者丙戌算因戏及之

东阳老子,问天公、乞得两番六十。

初度孟陬春未到,却算去年丙戌。

火树银花,先开三夜,照耀维摩室。

祇园树下,争看无量寿佛。

人道双岘峰头,乾坤清气,钟此弥天释。

挂锡丛林三十载,玉检芝泥犹湿。

岭上白云,尽堪怡悦,恐被风吹出。

法身强健,摩挲时问铜狄。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东阳的老者向天祈求,得到了两次六十岁的寿命。
他的生日刚过春天尚未到来,回顾起来,那是在去年丙戌年。
繁花似火,连续三夜盛开,照亮了维摩室。
祇园树下,人们争着观看无量寿佛的景象。
人们说双岘峰顶,天地间的清灵之气,都汇聚在了这位大佛身上。
他在丛林中修行三十载,手里的玉简和书信还带着湿润的痕迹。
山岭上的白云,让他感到愉快,唯恐被风吹散。
他的佛法身体强健,时常抚摸铜像询问佛法。

注释

老子:指道教中的老子,此处可能象征长寿智慧的长者。
天公:对天神的尊称,此处指命运或自然之力。
孟陬:农历正月,古代以孟、仲、季为序。
丙戌: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具体年份。
火树银花:形容夜晚灯火辉煌。
维摩室:佛教中的修行场所。
祇园:古印度的一个佛教圣地。
无量寿佛:佛教中的长寿佛。
双岘峰:虚构的地名,可能象征高洁之地。
弥天释:形容佛法广大无边。
挂锡:僧人住进寺庙之意。
玉检芝泥:珍贵的文书,可能象征修行的成就。
摩挲:抚摸,此处可能表示对佛法的亲近。
铜狄:铜制的神像或佛像。

鉴赏

这首元代吴景奎的《大江东去·寿恽东阳丁亥正月十三日生推命者丙戌算因戏及之》是一首祝寿词,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恽东阳的祝贺。诗人首先提到东阳老子向天公祈求长寿,得到两次六十岁的寿命,暗示了对方年纪已高。接着,诗人通过提及“孟陬”(农历正月)和“丙戌”(干支纪年),进一步强调了恽东阳的生日和命运。

诗中“火树银花”描绘了热闹的庆祝场景,而“维摩室”则可能指的是佛寺或寓指恽东阳的居所,充满了祥瑞气氛。诗人又将目光转向双岘峰,赞美其清气钟灵,象征着受人尊敬的智慧与德行。三十年在丛林挂锡,说明恽东阳修行有成,生活简朴而精神饱满。

“玉检芝泥犹湿”暗指其修行生活的纯洁与高尚,而“岭上白云”则寓言其心境如云般自在。诗人担心这清逸的境界会被世俗的风吹散,表达了对保持超然的期许。最后,诗人以摩挲铜狄的动作,寓意对恽东阳健康长寿的祝愿,整个祝寿词充满了温馨与敬意。

收录诗词(217)

吴景奎(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

  • 字:文可
  • 籍贯:婺州兰溪
  • 生卒年:1292—1355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寄萧善之

绛河明月,到中秋、不比寻常三五。

神女梦,寒生嫉妒,特地行云行雨。

天上婵娟,人间阴晦,怅望成悽楚。

金尊翠袖,澹然相对无语。

遥想天柱峰头,通宵宴赏,此地今何处。

争似银桥侵汉表,直入琼楼玉宇。

桂树婆娑,羽衣凌乱,偷得霓裳谱。

素娥应笑,醉来狂兴如许。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洞仙歌.漫兴

云间倦翼,向林边知倦。回首吾庐梦中见。

霜催吟鬓,尘涴征衫,竟孤负、清夜猿惊鹤怨。

绨袍空敝却,岁月无情,赢得当时故人恋。

谩索笑,共梅花,弄粉吹香,怕肠断、东风庭院。

奈芳草萋萋怨王孙,看江北江南,几回青遍。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唐多令.雪

春近柳依依。天台客未归。任东阳、减却腰围。

手撚梅花吟未了,惊眼底、雪花飞。相对两忘机。

青山陡觉非。想鹅池、夜令难违。

谁道子猷豪富甚,银箬笠、玉蓑衣。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桂枝香.杨润之得家书

霜凝翠阁。谩独剪灯花,斜照罗幕。

点检芳心旧事,几多成错。

清愁正尔无聊赖,听梅花、数声残角。

小窗风细,虚檐月转,怎禁寥寞。笑鬓底、年华老却。

问前度刘郎,何处重约。流水桃花,别后几番开落。

吾庐三径归来好,任缁尘暗迷京索。

凤台人远,雁书频寄,喜占乌鹊。

形式: 词牌: 桂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