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卿叹

白虹贯赤日,易水生凄风。

燕人尽悲愤,相送冀城中。

筑声何惨戚,歌意哀无穷。

岂不念即往,立堪嬴政胸。

徘徊有所待,匪畏秦帝雄。

自恨剑术疏,未易了君事。

秣马膏吾车,我客久不至。

奈何遽相促,苦未知人意。

丈夫重然诺,断臂死不辞。

但怜樊将军,九泉终见疑。

咄彼死灰儿,曷足同等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荆卿叹》由元末明初诗人张宪所作,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英雄荆轲的深切同情与敬仰。

诗开篇以“白虹贯赤日,易水生凄风”描绘出荆轲临行前的壮烈氛围,暗示了其行动的决绝与悲壮。接着,“燕人尽悲愤,相送冀城中”,描绘了燕国人民对荆轲的不舍与悲痛,凸显了荆轲行动的影响力和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筑声何惨戚,歌意哀无穷”,通过音乐与歌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荆轲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岂不念即往,立堪嬴政胸”,既是对荆轲勇敢精神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秦始皇的无奈与讽刺。

“徘徊有所待,匪畏秦帝雄”,表现了荆轲虽面对强敌,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惧权势,展现出其高尚的品质。“自恨剑术疏,未易了君事”,表达了荆轲对自己剑术的不满,以及对未能完成使命的遗憾。

“秣马膏吾车,我客久不至”,意味着荆轲准备充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目标,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不甘。“奈何遽相促,苦未知人意”,表达了对时间紧迫、未能充分了解他人意图的遗憾。

最后,“丈夫重然诺,断臂死不辞”,强调了荆轲作为男子汉的信守承诺与英勇无畏。“但怜樊将军,九泉终见疑”,表达了对被误解的樊於期的同情,以及对荆轲未能完全理解他人处境的遗憾。“咄彼死灰儿,曷足同等夷”,则对那些轻视英雄行为的人进行了批评,强调了英雄行为的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荆卿叹》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不仅展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与赞美,也反映了对人性、道德与历史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201)

张宪(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沧海君

渐离筑中铅作水,荆卿臂落图穷匕。

鲍鱼风起鸾车腥,不待明年祖龙死。

赤帝子,沧海君。剑三尺,椎百斤。千金胡为轻报秦。

英雄不进圯桥履,亦作秦皇刀下鬼。

形式: 古风

广川王愁莫愁曲

愁莫愁,死即休。铅灌口,刀灼眸。托灰煮尸剑击头。

愁莫愁,永巷春深作系囚。愁只愁,老妪哭。

使者来,穷诏狱。徙上庸,伏显戮。雪我无辜人十六。

形式: 古风

巫蛊使

襌襹步摇冠,曲裾纱縠衣。

伟哉燕赵士,借问此为谁。

谒帝登犬台,利口兴祸阶。

能令亲父子,恩爱一朝乖。

血溅长安城,尸横泉鸠里。

虽族佞臣家,不益储君死。

望思思不归,至今天下悲。

请听三老议,儿罪只当笞。

形式: 古风

诛宦官

太白入房天示儆,丞相三公俱有?。

侍中已奏天官书,北寺狱词犹上请。

五官令史发奏章,奸谋夜召共与张。

尚书诏版出胁笔,一十七阉心计长。

白头老翁短才术,援剑突门肆呼叱。

门生官属务相随,谁解尽言箴八失。于乎!

太傅死,将军诛,洛阳都亭枭血颅。

宗亲宾党一日屠,朝廷大柄归阉奴。

乃有何尚书,不肯鉴前车。

又向嘉德殿前伏,属镂诛宦官良可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