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

客行乘夏日,霖雨带秋阴。

云接虎溪暗,山藏莲社深。

远公已寂寞,陶令此登临。

胜迹真谁记,空林猿暮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林寺在夏日与秋日交替之际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首联“客行乘夏日,霖雨带秋阴”,开篇即以“客行”点出人物身份,夏日与霖雨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既热烈又湿润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场与自然的对话。

颔联“云接虎溪暗,山藏莲社深”,进一步描绘了东林寺周围的环境。虎溪之云与山间的莲社,暗喻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暗示了寺庙所在之地的幽静与神秘。

颈联“远公已寂寞,陶令此登临”,提到两位历史上的文人——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和陶渊明(东晋诗人),他们曾在此地留下足迹。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表达了对东林寺文化传承的感慨。

尾联“胜迹真谁记,空林猿暮吟”,将视角转向了对东林寺胜迹的思考。在空寂的林间,只有晚归的猿猴的啼声,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遗忘。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深层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东林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历史记忆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669)

林大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丰城逢夏子还都余尚南征

清夜见龙光,苍茫入豫章。

主人复行客,游子尚他乡。

蝉意含秋远,江声引夏长。

明朝重相望,南北渺烟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哭张启东四首(其一)

昔年闻汝讣,凄断恍虚无。

今日迟予至,那堪见汝孤。

乾坤馀短剑,霄汉哭长途。

回首忽三载,秋坟卧绿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哭张启东四首(其二)

五岳行堪遍,诸山入望低。

高谈天地晚,浪迹死生齐。

楚璧终难献,燕台怅欲迷。

犹怀鹦鹉赋,归卧凤凰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哭张启东四首(其三)

留滞值时危,高才合数奇。

相看戎马日,送尔国门时。

江汉孤舟远,秋风鸿雁迟。

谁知当日泪,不是为生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