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

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

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

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千户人家的热闹景象胜过游玩,美景能让人忘却忧虑。
傍晚时分,水乡的楼阁在烟雨中显得宁静,春天的郊野雨雾渐散。
竹林间鹧鸪鸟鸣叫,杜若花在水边小洲上娇艳盛开。
悠长的小巷回荡着歌声,远方的王孙啊,你不必为此而愁苦。

注释

千家:众多家庭。
事胜游:热闹景象超过游玩。
景物:景色。
忘忧:忘记忧虑。
水国:水乡。
楼台:楼阁。
晚:傍晚。
烟雨:烟雾般的细雨。
鹧鸪:一种鸟,叫声凄切。
啼:鸣叫。
竹树:竹林。
杜若:香草名,象征美好。
汀洲:水边平地。
永巷:长长的巷子。
歌声:歌声。
远:远处。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
会:应当。
莫愁:不要愁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游览中的愉悦心情和忘却忧虑的情感体验。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两句开篇,即点出了旅游观光可以使人暂时摆脱世间杂务与烦恼。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人通过旅行以求心灵解压的生活态度。

“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中,“水国楼台晚”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晚景,楼台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迷离;“春郊烟雨收”则捕捉了初春时节,田园间弥漫的细雨与薄雾交织出的柔和画面。

接下来的“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两句,通过对鸟鸣声和植物生长状态的描写,更进一步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鹧鸪(一种水鸟)的叫声在竹林间回荡,而野菊(杜若)则在河洲边展示其娇媚的姿态。

“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两句,则转向了人文景观。诗中提到的“永巷”,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长巷或街道,而“歌声远”则暗示了这里文化生活的繁华与热闹。而最后的“王孙会莫愁”,则是在这样的欢乐氛围中,连王公贵族后裔也无法感到忧愁,显然是对这一场景最高度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美好的江南春日世界。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江南重会友人感旧二首(其一)

江南重会面,聊话十年心。

共立黄花畔,空惊素发侵。

斜阳浮远水,归鸟下疏林。

牵动诗魔处,凉风村落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江南重会友人感旧二首(其二)

长江落照天,物景似当年。

忆昔携村酒,相将上钓船。

狂歌红蓼岸,惊起白鸥眠。

今日趋名急,临风一黯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江馆秋思因成自勉

江边候馆幽,汀鸟暝烟收。

客思虽悲月,诗魔又爱秋。

声名都是幻,穷达未能忧。

散逸怜渔父,波中漾小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森森移得自山庄,植向空庭野兴长。

便有好风来枕簟,更无闲梦到潇湘。

荫来砌藓经疏雨,引下溪禽带夕阳。

闲约羽人同赏处,安排棋局就清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