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冠子(其二)

庾岭烟光,江南风景,冷落岁寒庭院。

疏林万木冻折,孤根独犯,晓霜回暖。

萼点胭脂,粉凝芳叶,依稀几枝初绽。

上层楼、月夜凭阑,风送暗香清远。

嗟往昔、汉妃临鸾,新妆才饰,艳绝人间金钿。

东君信息,造化工夫,却笑众葩开晚。

若是芳菲迅速,终与和羹,凤池仙馆。

愿楼头、羌笛休吹,免使为花肠断。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翻译

庾岭的雾霭,江南的风光,清冷寂静的寒冬庭院。
稀疏的树林中,万木因严寒而折断,只有孤独的树根顽强抵抗,清晨的霜露带来一丝暖意。
花蕾如胭脂般红润,花瓣凝聚着芬芳,隐约可见几枝花朵刚刚绽放。
登上高楼,在月夜中倚栏,微风吹送着幽幽的香气,清新悠远。
回想过去,汉代宫妃对着铜镜装扮,新妆才完成,美丽得超越人间所有金银饰品。
春神的信息,大自然的巧妙,他却嘲笑百花开放得太迟。
如果花开得迅速,最终也能与佳肴相伴,如同凤凰池边的仙馆。
但愿楼头的羌笛不要吹奏,以免触动人心,使人愁肠寸断,只为花事纷繁。

注释

庾岭:地名,指庾岭山脉。
岁寒:形容冬季寒冷。
萼点:花蕾上的红点。
东君:古代对春神的称呼。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凤池:古代皇宫中的池塘,借指朝廷。
羌笛: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至冬季节交替的景象,充满了冷清与静谧的氛围。开篇“庾岭烟光”、“江南风景”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地域与时空背景,庾岭是唐代诗人庾信曾居之地,而江南则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水乡雅集。

接着,“冷落岁寒庭院”进一步渲染出季节的萧瑟感。园中景象“疏林万木冻折,孤根独犯”,写出了树木在严冬中被冰霜覆盖、枝叶凋零的情形,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冷酷与生命力的脆弱。

然而,在这寒冷之中,却有“晓霜回暖”、“萼点胭脂,粉凝芳叶”的细腻笔触,透露出一丝春意的预兆。这些词汇不仅描绘了植物在严冬后的初步复苏,更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的再生。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的感慨,“上层楼、月夜凭阑,风送暗香清远。”这里的“上层楼”、“月夜凭阑”营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意境,而“风送暗香”则是对美好事物无声的赞叹。

接下来的“嗟往昔、汉妃临鸾,新妆才饰,艳绝人间金钿”似乎在追忆历史上的某个美丽瞬间。这里提到的“汉妃”可能是指汉朝的一位贵妇,其装扮华丽,象征着一段逝去的辉煌时光。

然而,这份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并未持续太久,诗人转而思考自然界与人类工匠之间的关系,“东君信息,造化工夫,却笑众葩开晚。”这里“东君”可能指代自然或上天,而“造化工夫”则是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观点,即尽管人类能够模仿大自然的造化,但终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最后,“若是芳菲迅速,终与和羹,凤池仙馆。”、“愿楼头、羌笛休吹,免使为花肠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和谐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里“凤池仙馆”可能是指一种理想中的居所,而“羌笛”则是一种乐器,常用以形容边塞之声。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感悟,也透露出了对生命、时间流逝以及人类创造力的深邃思考。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选冠子(其一)

憔悴江山,凄凉古道,寒日澹烟残雪。

行人立马,手折江梅,红萼素英初发。

月下瑶台,弄玉飞琼,不老年年春色。

被东君、唤遣娆红,高韵且饶清白。

因动感、野水溪桥,竹篱茅舍,何似玉堂金阙。

天教占了,第一枝春,何处不宜风月。

休问庾岭止渴,金鼎调羹,有谁如得。

傲冰霜、雅态清香,花里自称三绝。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香山会

向神前发愿,烧香做咒。断了去、娼家吃酒。

果子钱早是遭他毒手。更一个、瓶儿渗漏。

才斟两盏三盏,早斟不勾。又添和、薄漓半斗。

奴哥有我,奴哥道有。有我时、当面荡酒。

形式:

倚西楼.往来与月为俦,舒展和天也蔽

禁鼓初传时下打。虚过清风明月夜。

眼如鱼目几曾乾,心似酒旗终日挂。

银汉低垂星斗斜,院宇空寥银烛卸。

西楼萧瑟有谁知,教我独自上来、独自下。

形式: 词牌: 倚西楼

倾杯序/倾杯乐

昔有王生,冠世文章,尝随旧游江渚。

偶尔停舟寓目,遥望江祠,依依陌上闲步。

恭诣殿砌,稽首瞻仰,返回归路。

遇老叟,坐于矶石,貌纯古。

因语□,子非王勃是致,生惊询之,片饷方悟。

子有清才,幸对滕王高阁,可作当年词赋。

汝但上舟,休虑。迢迢仗清风去。

到筵中、下笔华丽,如神助。会俊侣。面如玉。

大夫久坐觉生怒。报云落霞并飞孤鹜。

秋水长天,一色澄素。

阎公竦然,复坐华筵,次诗引序。

道鸣鸾佩玉,锵锵罢歌舞。栋云飞过南浦。

暮帘卷向西山雨。

闲云潭影,淡淡悠悠,物换星移,几度寒暑。

阁中帝子,悄悄垂名,在于何处。

算长江、俨然自东去。

形式: 词牌: 倾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