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

十年被冷东南方,未惯清寒客帝乡。

碧落有声飞夜霰,轻裘无力拒晨霜。

鲸依海冻先摧鬣,雁起边沙易失行。

蒲柳脆肌尤不耐,暂凭杯酒作春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南方被冷落了十年,我还不习惯京城的清寒。
夜晚的天空中飘落着冰晶,即使穿着轻软的皮衣也无法抵挡早晨的霜冻。
巨大的鲸鱼在冰冷的海面冻得蜷缩,边疆的大雁因沙地的寒冷而难以保持队形。
像蒲柳这样脆弱的身躯尤其无法忍受严寒,只能暂时借酒取暖,如同春天的阳光。

注释

十年:表示时间长久。
冷东南方:指南方的冷遇或贬谪。
清寒:形容天气寒冷。
帝乡: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夜霰:夜间降落的雪珠。
晨霜:早晨的霜冻。
鲸依海冻:鲸鱼在寒冷的海面。
摧鬣:形容动物因寒冷而颤抖。
雁起边沙:大雁在边疆的沙漠上飞翔。
蒲柳:比喻体质柔弱。
暂凭杯酒:暂时借酒来驱寒。
作春阳:比喻短暂的温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严寒中的感受和生活状态。"十年被冷东南方"一句,表达了诗人长期处于严寒的环境中,对这种冰冷的气候已经有些许习惯,但内心深处仍未完全适应。"未惯清寒客帝乡"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乡温暖气候的怀念之情。

"碧落有声飞夜霰,轻裘无力拒晨霜"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严冬之夜,天空中飘落的冰霰声响四处,而诗人穿着单薄的衣物根本无法抵御清晨的严寒。

接着,"鲸依海冻先摧鬣,雁起边沙易失行"两句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形容了极端天气下连大海中的巨兽都受到了影响,海水结冰,连它们的须发也被冻断,而远方传来的鸿雁在飞行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蒲柳脆肌尤不耐,暂凭杯酒作春阳"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严寒的不适应和内心的渴望。即便是树木(以蒲柳为例)在严冬中也显得脆弱无力,更别说是人了。因此,诗人只能暂时借助杯中的酒来温暖自己,以此模拟春日的阳光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极端寒冷天气的细腻描写和个人的感受表达,展现了诗人在严寒环境下的无奈与渴望。诗中充满了对温暖气候的怀念和对生命力度的赞美,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交织的深刻之作。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苦寒

晨风猎猎卷书堂,坐爱松筠耐雪霜。

岁律峥嵘催暮景,时光宛转逼新阳。

金卮满引颜虽解,石火深笼焰不长。

安得仙家却寒术,吸吞霞气赤城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一)

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

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

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

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三)

汾阳韦曲尽名臣,邂逅群居得远孙。

玉琢两圭看德器,河倾千里瞰词源。

鸳行平日随朝谒,鼎立今朝定讨论。

只恐门开便分散,追风难认马蹄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二)

当年场屋未分袍,文阵今将逸对劳。

紫案飘香还序拜,画堂横幕看挥毫。

心游造化群嚣静,笔吐虹霓万丈高。

长育人材今久矣,行看中选尽英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