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的《昭陵挽章》其一,表达对已故皇帝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哀悼的氛围。
“警跸违朝漏,楼台锁昼阴。”开篇即描绘了一幅肃穆的场景,警跸声停止,朝漏(古代计时工具)不再滴答,楼台被阴云笼罩,暗示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整个国家沉浸在哀痛之中。
“翠华空想像,玉辇罢重临。”翠华指的是皇帝出行时的仪仗,玉辇则是指皇帝乘坐的车驾。这两句通过“空想像”和“罢重临”,表达了对皇帝的追忆与怀念,以及他再无法亲临朝政的事实。
“遏密尧天黯,讴歌禹甸深。”“遏密”形容声音的停止,“尧天”和“禹甸”分别借用了古代贤君尧和禹的典故,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英明统治。这两句通过对比光明与黑暗,生动地描绘了皇帝离世后,国家从光明走向黯淡,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皇帝的深切怀念。
“连朝风雨处,应为助哀音。”最后两句将自然界的风雨与哀悼之情联系起来,风雨仿佛在为皇帝的离去而哭泣,增强了哀悼的氛围,也寄托了人们对皇帝的无限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哀悼的基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缅怀之情,以及国家和人民在失去这位伟大领袖后的哀痛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