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舣扁舟藏壑去,却从沧海见尘飞。
盈盈一水经秋别,落落斯堂与世违。
鸟兽同群知有托,江湖满地竟安归。
买山吾已输君早,何独伤心柳十围。
这首诗是清末近现代初期的文学家黄节所作,名为《甲寅二月南归过邓尔雅为题水周堂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描述自己驾舟归来的场景,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句“欲舣扁舟藏壑去,却从沧海见尘飞。”表明诗人有意隐退,想要找到一个安静的所在,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世界的喧嚣与纷争。这里的“沧海”往往象征着广阔无边的知识或事物,因此“从沧海见尘飞”可能暗示诗人即使想要远离尘世,也无法完全脱离社会的纷扰。
接下来的“盈盈一水经秋别,落落斯堂与世违。”则描绘了一幅秋天水边的景象,“盈盈一水”形容水面平静而丰满,与后文中的“江湖满地”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落落斯堂与世违”则暗示着诗人想要脱离尘世,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清净之所。
第三句“鸟兽同群知有托,江湖满地竟安归。”表明在大自然中,即使是动物也能找到归宿,这里的“托”字意味着依靠或寄托。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想要找一个安身之所的情感。
最后,“买山吾已输君早,何独伤心柳十围。”则是诗人自嘲早已买下一座山,也许是比喻自己已经有了一份精神上的寄托,但为什么还要为那仅有的十围的垂柳而感到心痛。这句话可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一方面追求超脱,一方面又难以割舍尘世的某些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想要逃离喧嚣、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嘲和矛盾的情怀。
不详
通都无羊肠,垆中有羊肠。
都人有羊肠,垆人无羊肠。
发原马之肝,委蛇豸之背。
曲曲达蓝桥,意与仙灵会。
静夜非笙簧,依微送天籁。
饱看七宝山头月,惯听三茅观里钟。
惆怅巫娥事不平,当时一梦是虚成。
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
忽忽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