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淡轩

道人口吻最光滑,行脚饱参奈粗粝。

少年尝编诸方禅,迩来解毳三只袜。

世味从来崖蜜甜,我此一轩如嚼蜡。

客来有语但寒温,坐久时见眼开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世俗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态度。诗中以道人口吻,细腻地展现了僧人对修行过程中的苦与乐、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悟以及与世俗交往时的淡然处之。

首句“道人口吻最光滑”,既点明了僧人的身份,也暗示了其言语的圆融与智慧。接着,“行脚饱参奈粗粝”则描绘了僧人长期行脚参学的生活状态,虽历经艰苦,却能坦然面对。“少年尝编诸方禅,迩来解毳三只袜”两句,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修行经历与后来的生活变化,展现了僧人从青涩到成熟的心路历程。

“世味从来崖蜜甜,我此一轩如嚼蜡”两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将世间的五味杂陈比作崖蜜的甜美与嚼蜡的无味,表达了僧人对世俗生活复杂情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态度。“客来有语但寒温,坐久时见眼开合”则进一步展示了僧人在与人交往时的平和与自然,即使长时间交谈,也只是简单寒暄,眼神偶尔的开合,透露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以及在繁华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空灵”、“淡泊”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澄禅者入蒋山

妙明廓彻圆当念,念未圆明颠倒转。

譬如醉眼旋屋庐,屋庐岿然醉目眩。

要令鹘崙常现前,一切时中莫污染。

昔日蒋山解颠草,一字不可饶两点。

形式: 古风

送忠道者乞炭

水行无声知其深,玉瑕不变知其粹。

逆顺门高欢喜登,办心成就一切智。

杨岐卧榻有真珠,杜顺法身无纸被。

焰上说禅炭里藏,不妨道者闲游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再送之

出家放旷断爱缘,是心清净离盖缠。

君看铁脊忠道者,妙如神鱼初脱渊。

闲行觑地一笑喜,自言拾得南台禅。

东胜身洲兜一喝,惊得山河磨蚁旋。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昌禅师瓦翁塔

瓦翁外瓦中旷达,未死不妨先建塔。

心如平地起骨堆,聊对时人翻著袜。

住山送客不过溪,瓦径不减石头滑。

诸方来者莫粗心,举步亦须防倒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