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见月

萧飒西风起暮愁,无端阴翳掩晴秋。

何当放出中天月,重照山河十二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中秋不见月》由元代诗人安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因云遮月而产生的愁绪与期待。

首句“萧飒西风起暮愁”,以“萧飒”形容西风的凄厉,渲染出一种傍晚时分特有的寂寥与愁绪,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无端阴翳掩晴秋”一句,将视线转向天空,描述了乌云遮蔽了晴朗的秋日,暗喻着诗人内心的阴郁与不快。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映射出诗人的情感状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失落。

后两句“何当放出中天月,重照山河十二州”,则表达了诗人对明月重现的渴望与期待。诗人想象着如果能有那么一天,月亮能够冲破云层,重新照亮大地,不仅让山河十二州沐浴在月光之下,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光明与希望的向往。这种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憧憬,既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也是对生活充满乐观态度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晴朗与阴霾的景象,以及对月光重现的期待,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复杂心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中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互交织,使得作品既有深沉的意境,又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收录诗词(74)

安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故县道中

尘事年来亦屡更,此身与世澹无情。

弊裘羸马嘉阳道,只有云山管送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杏花始开连日大风不获一赏晨起携筇往观之归而小酌得三绝句(其一)

生红和露滴胭脂,又到芳春寂寞时。

便拟提壶花下醉,却愁羞杀背阴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杏花始开连日大风不获一赏晨起携筇往观之归而小酌得三绝句(其二)

杖藜吟绕去还来,收拾春光入酒杯。

自是风花要题品,等閒蜂蝶莫相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送汪希道入都

行行触秋暑,勇往观国光。

修途或濡滞,一瞬北风凉。

不仕馀十年,养亲灶罕炀。

将谒吏部选,寸禄愿少偿。

庶略助甘旨,赎其不遑将。

不仕果何因,宪幕尝翱翔。

驱驰海南北,讯狱主慈祥。

诖误陷贼党,诘问加精详。

活千七百人,解纵还善良。

几以失出谴,究竟靡滥臧。

久之天日开,岁月坐荒荒。

濂溪范参父,议狱俱慨慷。

杀人求媚人,毋乃欺穹苍。

活千人有封,君后必当昌。

安得当吾世,而不蒙荐扬。

当路愿鉴之,萱草癯北堂。

俾得早言归,为养及寿康。

临期重丁宁,白云遥在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