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七)

昨到云霞观,忽见仙尊士。

星冠月帔横,尽云居山水。

馀问神仙术,云道若为比。

谓言灵无上,妙药心神秘。

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

余乃返穷之,推寻勿道理。

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

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

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

莫学黄巾公,握愚自守拟。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天我来到云霞观,忽然遇见了仙人。
他头戴星冠,身披月帔,仿佛住在山水之间。
我询问他关于神仙的法术,他说仙道难以言喻。
他告诉我,真正的仙术在于内心深处的神秘力量和灵性。
他们等待鹤的降临,也通过鱼来修行,离开尘世。
我却对此感到困惑,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
就像箭射向天空,最终还是要落地。
即使得到仙人的地位,也可能像守尸鬼一样空洞。
内心的月亮(指精神)明亮无比,世间万物怎能与之相比。
想要了解仙丹之术,关键在于体内的元神。
不要效仿黄巾军首领,盲目固守愚昧。

注释

云霞观:道教修炼之地。
仙尊士:仙人或尊者。
星冠:象征仙人的头饰。
月帔:类似披肩的仙人服饰。
守死待鹤来:等待仙鹤降临的修炼方式。
握愚自守: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道家仙境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修炼成仙之道的自我探索。首句“昨到云霞观,忽见仙尊士”表达了诗人偶遇仙境的情景,"星冠月帔横"则是对仙境奇妙景象的描绘。接着,“馀问神仙术,云道若为比”显示了诗人对于仙法的好奇与求索,而“谓言灵无上,妙药心神秘”则透露出仙法之奥妙和神秘。

在“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生死与修炼成仙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传统道家思想的理解。紧接着,“余乃返穷之,推寻勿道理”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修行道路的自省和探索。

下半首“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通过箭射天空却又落回地面的比喻,表达了对修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的认识。而“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则是在批判那些徒有其表而无实质的所谓“仙人”。

最后,“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和“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两句,分别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纯净与修炼成仙之道的核心在于对自身本源(元神)的认识和把握。末尾,“莫学黄巾公,握愚自守拟”则是在告诫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而应坚持自己的修行路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仙境、探讨修炼之道以及对个人修行道路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和修炼理论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八)

余家有一宅,其宅无正主。

地生一寸草,水垂一滴露。

火烧六个贼,风吹黑云雨。

子细寻本人,布裹真珠尔。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九)

传语诸公子,听说石齐奴。

僮仆八百人,水碓三十区。

舍下养鱼鸟,楼上吹笙竽。

伸头临白刃,痴心为绿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

何以长惆怅,人生似朝菌。

那堪数十年,亲旧凋落尽。

以此思自哀,哀情不可忍。

奈何当奈何,托体归山隐。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二)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

轮回几许劫,只为造迷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