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五二)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

轮回几许劫,只为造迷盲。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见到黄河水,历经了多少次清澈。
水流疾如飞箭,人生就像漂浮的浮萍。
痴迷源于根本的业力,无明是烦恼的深渊。
轮回经历了多少个劫数,只因造就了迷茫的世界。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者。
见:看见。
黄河水:黄河,中国的著名河流。
凡:总共,全部。
清:清澈。
如:像。
急箭:快速的箭矢。
人世:人间,世间。
若:好像,如同。
浮萍:水上植物,比喻生活无定。
痴:痴迷,极度迷恋。
属:属于。
根本业:根本的业力,指长期积累的行为影响。
无明:佛教术语,对事物本质无知的状态。
烦恼坑:烦恼的深渊,比喻困境。
轮回:佛教中指生死轮回。
几许:多少。
劫:佛教中的时间单位,表示很长的时间。
为:为了。
造:造成,导致。
迷盲:迷惑,盲目。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水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凡经几度清"一句,表现了黄河水时而清澈,但又常常浑浊不堪,这正如人世间善恶难料,清浊难辨。"水流如急箭"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迅速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人世若浮萍"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的感觉,人生在世,就像漂浮不定的小萍草,没有根基可言。

接着,诗人谈到"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这是佛教的术语,指的是由于无知和愚昧而导致的苦难。这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间迷惑和痛苦的深刻体悟。

最后,"轮回几许劫, 只为造迷盲"一句,则是对生命轮回之苦的描绘,以及这种苦难的根源——人的无明和迷惑。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死循环的悲观态度,也隐含着对解脱和觉悟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黄河水为喻,通过对比和借代的手法,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宗教思考。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五)

可叹浮生人,悠悠何日了。

朝朝无闲时,年年不觉老。

总为求衣食,令心生烦恼。

扰扰百千年,去来三恶道。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六)

时人寻云路,云路杳无踪。

山高多险峻,涧阔少玲珑。

碧嶂前兼后,白云西复东。

欲知云路处,云路在虚空。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七)

寒山栖隐处,绝得杂人过。

时逢林内鸟,相共唱山歌。

瑞草联溪谷,老松枕嵯峨。

可观无事客,憩歇在岩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八)

五岳俱成粉,须弥一寸山。

大海一滴水,吸入在心田。

生长菩提子,遍盖天中天。

语汝慕道者,慎莫绕十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