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蜀石经传世已希闻程芳林明府藏有左传残本顷偶过茂堂段先生斋适见此册于案头急假归摩娑数日字较唐刻稍小而结体端劲仍不让焉册尾有翁阁学诗跋因追和其韵兼呈段先生

王鳣祥写《莲华经》,绀塔遭劫多飘零。

昨年友人携以示,楷法尚有唐仪型。

柰何孟蜀九经刻,残本仅得仇彤廷。

芳林先生今贾服,疏解经谊析渭泾。

丰城作令识剑气,获此至宝光晶荧。

轻装载归傲廉石,护持千古多神灵。

我闻汲汲访石室,舟中空望蓬莱青。

神仙之境不可接,伏生口授音难聆。

前继开成后嘉祐,安得于此分畦町。

酉阳斋头今忽睹,如睹天外堕凤翎。

细溯源流叩梗概,一时欲撞洪钟莛。

公言武林有一本,夭夭恐鞠心常名。

山谷家中实藏弆,张君亲款嫏嬛扃。

我应唯唯挟册走,直判一借酒罄瓶。

归来挑镫数较录,墨采眩目如奔星。

文为鲁昭二年传,征南注并雕岭嵤。

六物之占证册府,李君笔记嗤道听。

长歌追和纪岁月,后十五载摹轩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瞿中溶的诗,题为《孟蜀石经传世已希闻·程芳林明府藏有左传残本》,通过对程芳林明府收藏的孟蜀石经左传残本的描绘,表达了对古籍珍品的敬仰与感慨。诗人首先提及王鳣祥的《莲华经》遭遇劫难,对比之下,程氏所藏的左传残本显得尤为珍贵,因其书法仍保留唐代风貌。

诗人感叹孟蜀九经刻本的残缺,只有仇彤廷的抄本留存,而程氏的左传则如同“天外堕凤翎”,令人惊叹。他追溯了经书的历史渊源,认为这样的宝物能得以保存,实属不易,且提及了翁阁学的诗跋,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诗人借用“舟中空望蓬莱青”表达对石室秘境的向往,又以伏生口授的典故,强调了这部经书的传承价值。他还提到书中的内容丰富,如鲁昭二年的传记和征南注,以及对六物之占的考证,显示出其学术价值。最后,诗人以长歌的形式记录下这段发现与欣赏的经历,并表示十五年后仍将铭记。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赞美了古籍的珍贵,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传承的尊重。

收录诗词(3)

瞿中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吉羊镫室偶作

舍后秋蝉聒聒鸣,嫩凉天气雨初晴。

退翁不管人间事,日理残书事后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赠别金三资舫

相知乐今夕,华月共芳筵。

宁知君见爱,乃在三载前。

鸾鹤本同心,不计时后先。

感君期我厚,起坐为流连。

旨酒有余欢,何必罗清鲜。

天寒气萧瑟,倏忽驹影迁。

流云未得归,竟与回风旋。

此行君莫惜,江水深无极。

形式: 古风

春晓词

东方冥冥烟初生,晨光半敛含空明。

流莺百舌不住语,似欲带晓呼春晴。

幽人独向空山宿,风起微寒入岩壁。

一枕西窗梦未残,门外落红深几尺。

形式: 古风

江东年少行

江东年少愁风雨,独立空亭望空渚。

行行江上止复去,烟水接天天不语。

自云作客沦风尘,可怜未识江南春。

前逐飞鸢后乌鹊,山木争号疑怒人。

天涯池馆多旧识,哀管繁弦泪如积。

日暮高吟动鬼神,曲终月落无人惜。

当时一顾劳孙阳,挺立奇骨腾龙骧。

精灵已与物摩荡,意气不为人飞扬。

十一年来霄路阻,慈孤爱割去乡土。

骨肉支离惊梦魂,云物高寒森极浦。

临歧未敢久延伫,似有旁人穷尔汝。

愁深难作欢笑言,长恐相逢问寒暑。

闻君此语重太息,江水悠悠竟何极。

思归未归君莫悲,我已早岁离庭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