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炸弹》由清代诗人王竹修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现代武器的深刻思考与反思。
首句“世界而今唱大同”,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于当今世界的愿景——追求和平共处,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然而,紧随其后的“鱼雷鸟铳总无功”一句,却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鱼雷和鸟铳作为古代的军事武器,在当时或许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在现代战争中却显得无力,暗示了传统武力在解决现代复杂冲突中的局限性。
接下来,“轰天炸炮休轻发”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现代武器的巨大破坏力。这里的“轰天炸炮”指的是爆炸性武器,如炸弹、炮弹等,它们一旦被使用,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亡,因此诗人告诫人们在使用这类武器时要慎重考虑。这不仅是对武器本身威力的警告,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惟有攻心是至公”,则提出了一个更为深远的观点。在诗人看来,真正的力量不在于物质的摧毁,而在于人心的征服。通过智慧、外交或心理战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才是最公正、最有效的手段。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和平解决争端的渴望,以及对人性深处的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炸弹》一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现代武器及其影响的深刻洞察,还蕴含了对和平、智慧与人心征服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