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楸叶词

凉风天际来,拂我阶前树。

稍惊枝上禽,复堕叶间露。

儿童畏我逢秋悲,刻叶作花矜岁时。

祝我宜秋劝使插,未能免俗复尔为。

鬓边二毛殊不恶,淮南何须伤木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剪楸叶词》。诗中描绘了秋风拂过树梢,带来凉意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诗人通过观察树叶、鸟儿和露珠的反应,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和谐。

诗的开头“凉风天际来,拂我阶前树”,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风自远方吹来,轻拂着庭院中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稍惊枝上禽,复堕叶间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微妙影响:它惊动了树枝上的鸟儿,使得它们或飞或鸣;同时,也使得树叶间的露珠轻轻落下,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

接下来,“儿童畏我逢秋悲,刻叶作花矜岁时”两句,转而关注到儿童对秋天的感受。他们或许因为诗人对秋天的哀愁而感到畏惧,但又试图通过在树叶上刻画花朵来庆祝时光的流逝,展现出孩童特有的乐观与创造力。

“祝我宜秋劝使插,未能免俗复尔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他既希望人们能顺应自然,享受秋天的美好,又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继续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和表达季节的变化。

最后,“鬓边二毛殊不恶,淮南何须伤木落”两句,诗人以自我为例,表示虽然年华渐逝,鬓发已生白发,但这并非坏事。他引用淮南王刘安的故事,暗示自己虽有感慨,但仍能保持乐观态度,不必过分悲伤于自然界的更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流转的平和接纳。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寄书

十里一反顾,五里一徘徊。

悠悠三千里,莫知我心哀。

客愁纷无涯,岁月忽如掷。

人生莫自料,皓首岂易测。

节旄未落归去来,天遣春风随我回。

入朝宁食建业水,还家却赋南山雷。

妇能秦声妾赵舞,稚子可使行酒杯。

急须为乐娱日夜,何事憔悴淹尘埃。

行矣乎,归去来。

形式: 古风

答金陵使君答王待制见寄杂言

阮公青云器,寓意必豪纵。

西临广武寄一笑,英雄纷纷竞如梦。

有时不能平,途穷即长恸。

仕哉咏怀篇,千载共悲讽。

金陵昔为帝王居,气象萧索无复馀。

长江连天水东注,台城彷佛存邱墟。

主人文章谪仙老,感古能无激怀抱。

作亭正得山水胜,登临更值风月好。

宾客满堂丝竹悲,古今风流自一时。

君家夷吾虽有慷慨语,快意未必如君诗。

淮水东流千万年,此亭方与淮共传。

念君归老庙堂上,未负赓歌留北山。

形式: 古风

古城

古城何巍巍,古墓何累累。

生游市朝死田野,从古到今无免者。

城荒却为狐兔宅,墓在他人种松柏。

伏羲以来三万年,此城此墓几变易。

谁人听唱野田诗,能令君悲亦不悲。

形式: 古风

筑室种树

抚剑欲远适,舍旃辄复息。

四海广大身正孤,东西南北颇同役。

筑室种树反开门,闾里小人哀王孙。

丈夫委顺故在俗,馀事悠悠何足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