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闲居

身名幸自谢笼樊,白首为农誓不谖。

惯住山中知鹿性,数行树下识禽言。

巾车每许邻翁借,书帙间同道士翻。

醉后渐看松月上,满村鸡犬寂无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唐顺之在山庄闲居的生活情景。首句“身名幸自谢笼樊”表达了他庆幸摆脱了世俗束缚,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二句“白首为农誓不谖”表明他决心终身务农,对这一选择坚定不移。接下来,诗人通过“惯住山中知鹿性,数行树下识禽言”两句,展现出他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和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显示出其闲适与宁静。

“巾车每许邻翁借,书帙间同道士翻”则体现了他的简朴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常向邻居借用物品,也乐于与道人交流读书心得。最后两句“醉后渐看松月上,满村鸡犬寂无喧”,描绘出诗人酒后欣赏松月,享受乡村夜晚的静谧,鸡犬声息全无,更显出山庄生活的恬淡与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山庄闲居中的田园乐趣和内心世界的宁静,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与热爱。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再游清溪庄值主人不在次韵

桃树临溪思不禁,扁舟重问草堂阴。

西湖水落鼋鼍石,南国霜清橘柚林。

垄际流泉宜稻性,窗前过鹿解人心。

忆君剪径相迎处,今日蓬蒿又已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龙池庵三首(其一)

远游为访白云岩,转尽孤峰路更南。

龙见小身时出井,虎驯大士旧开庵。

禅心客思俱潭水,古佛寒松共石龛。

坐对老僧无一事,夜深相与说《楞严》。

形式: 七言律诗

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茆庵。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形式: 七言律诗

同万鹿园宿工文庵次韵有赠

何处寻山不厌深,淡烟归鸟暮钟音。

去家百里讶如客,别尔经年尚此心。

宴坐清香滋夜气,闭门残雪映寒林。

相从一宿应堪觉,机事何须问汉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