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浦汝方访姚侍御

君家写山楼上住,扫尽云山入毫素。

扁舟六月溯吴江,欲向丹邱最深处。

丹邱主者绣衣人,年来画笔如有神。

远慕荆关探妙诀,旁寻吴盛接芳邻。

与君旧日相知久,握手无言惊白首。

怒呼银鹿扫庭花,笑倩琼姬献杯酒。

酒酣斗画为欢娱,峰峦歘来当座隅。

摩挲老眼识真趣,脱帽席地惊相呼。

我欲从君往盘礴,无奈尘纷苦缠缚。

临江送君君不留,离情直与江东流。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友人探访隐居于山楼的画家,两人共赏画作,畅饮美酒,共享欢愉的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艺术的美妙。首句“君家写山楼上住,扫尽云山入毫素”,生动描绘了画家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艺术创作的高雅。接着,“扁舟六月溯吴江,欲向丹邱最深处”则展现了友人探访的旅程与目的地的神秘。诗人通过“丹邱主者绣衣人,年来画笔如有神”赞美了画家的才华与成就。

“远慕荆关探妙诀,旁寻吴盛接芳邻”表达了对古代画家荆浩、关仝以及吴道子艺术风格的敬仰,并暗示画家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与探索。接下来,“与君旧日相知久,握手无言惊白首”描绘了老友重逢的温馨与感慨,而“怒呼银鹿扫庭花,笑倩琼姬献杯酒”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两人欢聚一堂的欢乐气氛。

“酒酣斗画为欢娱,峰峦歘来当座隅”进一步渲染了聚会的热烈与艺术的交流,而“摩挲老眼识真趣,脱帽席地惊相呼”则体现了对艺术真谛的深刻理解和共同的惊喜。最后,“我欲从君往盘礴,无奈尘纷苦缠缚。临江送君君不留,离情直与江东流”表达了诗人虽有同游的愿望,却因现实束缚未能如愿的遗憾,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艺术的魅力,也抒发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送康驿丞之京

皇天不雨江欲枯,有客棹鞅游南都。

南都煌煌在天上,虎踞龙蟠屹相向。

城中美酒斗十千,临行请君沽百钱。

凤凰台头弄明月,拍手醉唱名都篇。

形式: 古风

渡奔牛闸

下河水低上河漫,春雷吼闸奔流悍。

鼓声鼕鼕催发船,百丈牵连若鱼贯。

船头水涌沉且浮,顺风张帆那可留。

行人来往日南北,惟有水声千古流。

形式: 古风

过吕城坝

河水汤汤向东注,垒土横河障波住。

往来舟楫恒苦停,首尾相衔才得渡。

车声辚辚绠痕急,船头向天如欲立。

龙门一跃直下来,滩声雷吼鲛人泣。

形式: 古风

题可庵老人写竹

国初写竹王舍人,笔端生动妙入神。

风流太常继其后,片纸一出人争取。

可庵老人得此传,声价在人尤赫然。

江南贤豪动百数,家家屏障生风烟。

前年寄我雪竹图,天地惨淡云模糊。

大枝横斜小枝亚,金鞭击折青珊瑚。

今年写竹吴江见,写出千人万人羡。

鸾凤盘空云日翻,蛟龙出海风雷变。

鹧鸪无声锦瑟稀,湘娥披云未遮面。

老人老人勿自珍,笔力转多方绝伦。

高山流水志有在,莫谓识面无其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