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治集杜句见荅因再集杜一首

柴门空闭锁松筠,锦里逢迎有主人。

老去诗篇浑漫兴,晚来幽独恐伤神。

自知白发非春事,何用浮名绊此身。

戏假霜威促山简,病从深酌道吾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鸣治集杜句见答因再集杜一首》。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对比与自省,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柴门空闭锁松筠,锦里逢迎有主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孤独的画面。诗人以“柴门”象征自己的隐居生活,与外界隔绝,只有与自然为伴。“松筠”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暗示诗人虽处困境,但内心依然坚强。而“锦里逢迎有主人”则暗示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并非完全孤独,仍然有人际交往,但这种交往似乎更多是出于礼节而非心灵的交流。

颔联“老去诗篇浑漫兴,晚来幽独恐伤神”,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年龄与心境。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的创作更加随性自由,不再受拘束,但同时也担心这种孤独的生活会伤害到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颈联“自知白发非春事,何用浮名绊此身”,诗人通过自省,认识到自己已步入老年,白发是自然规律,不应过分在意。他不愿被虚名所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尾联“戏假霜威促山简,病从深酌道吾真”,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通过饮酒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山简是晋代名士,以豪饮著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病痛中寻求解脱的方式,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最后一句“道吾真”则强调了诗人对于自我真实的追求,即使在病痛与困境中,也坚持自我,不为外物所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哲学洞察力。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师召南楼别后颇以不得诗为憾别赠杜句一首

百年多病独登台,怀抱何时得好开。

纵饮欲谋良夜醉,殊方又喜故人来。

旧来好事今能否,恐失佳期后命催。

传语风光共流转,须成一醉习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柬敷五侍讲集句

曲江院里题名处,遥想风流第一人。

四海交游更聚散,十年京洛共风尘。

未央树色春中见,茂苑莺声雨后新。

试问登高能赋客,思情谁是旧雷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鸣治外屡有投赠而和章不至试语明仲即跃然而起此非相负者集唐句以启之

汉宫题树忆仙郎,共汝朝天会柏梁。

谢朓每篇堪讽咏,扬雄托谏在文章。

春浮玉藻寒波落,水滴铜龙昼漏长。

自有神仙鸣凤曲,不将清瑟理霓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明仲和章至谓不宜独以险韵相困因索再和一首

几宿春山共陆郎,飞飞轻盖指河梁。

青云旧路通仙掖,草色新年发建章。

身外虚名将底用,愁来一日即为长。

檐前春色应须惜,昨夜新裁白翠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