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界才庵主(其二)

三脚驴儿脚踏天,恒河诸佛若为宣。

阎浮夜半人惊起,把得芒绳下铁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的理解与独特的感悟。

“三脚驴儿脚踏天”,开篇便以非比寻常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三脚驴,本就奇异,而它竟能脚踏天际,更是将想象力推向极致。这不仅是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更寓意着佛法的高远与深邃,以及修行者追求真理、超越世俗的决心。

“恒河诸佛若为宣”,紧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恒河畔的诸佛,仿佛在说,这些伟大的佛陀们,他们的教诲与智慧,如何在世间传播,如何影响着芸芸众生。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恒河这一自然景观,象征着佛法的广大与深远,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阎浮夜半人惊起,把得芒绳下铁鞭”,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夜晚时分,人们因某种原因突然惊醒,手中紧握着芒绳与铁鞭,形象地表达了在佛法的引导下,人们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改变。芒绳与铁鞭,既是工具,也是象征,它们可能代表着修行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也可能是指引方向的灯塔。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传达出佛法能引领人们从迷茫中觉醒,走向光明与解脱的信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宇宙的深思。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圆融庵藏书坞辋川图(其一)

千尺苍崖贯日虹,忽惊悬水坐生风。

不知摩诘展神力,抟得他方置此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圆融庵藏书坞辋川图(其二)

横涧老蛟松夭矫,埋云古洞石嵌空。

芒鞋竹杖如堪画,乞与寒岩作主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别圆融庵主

青田东望山如蓝,过岭独喜云腴甘。

丛林荒寒不入眼,耆旧只今多住庵。

汾阳昭对矮师叔,甘露有源梅子熟。

长年风月但平分,一日空来鼎三足。

屋头高梧忽秋声,老去彼此云无情。

归山自畜长柄杓,珍重庵头折脚铛。

形式: 古风

悼惠知微

崇宁乙酉此时节,情与无情同出生。

绍兴甲子时不移,情与无情同入灭。

一生一灭无欠馀,末上露些端的别。

通身手眼不奈何,谓是西归谤吾友。

乞与诸方拄杖头,黑黑明明三八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