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思修上人南游

花前别思重凄然,秋色迢迢望远天。

结夏久栖祇苑树,逢秋又上越江船。

衣冠到处成莲社,云水何方款梵筵。

总是禅心无去住,可教清梦及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送思修上人南游》。诗中描绘了送别僧人思修上人南行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花前别思重凄然”,点明了送别时的场景和情感,花前的别离让人心生悲凉。接着“秋色迢迢望远天”一句,通过秋色的辽阔和远方的天空,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漫长和未知。

“结夏久栖祇苑树,逢秋又上越江船”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结夏安居”和“越江”等典故,表达了僧人生活的清净与修行的坚定,同时也预示了僧人即将开始的新旅程。

“衣冠到处成莲社,云水何方款梵筵”则描绘了僧人在各地结交朋友,共同探讨佛法的场景,展现了僧人的社会角色和精神追求。这里的“莲社”和“梵筵”都是佛教聚会的场所,象征着僧人与信徒之间的深厚情谊。

最后,“总是禅心无去住,可教清梦及林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禅心的赞美,认为无论身在何处,僧人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不受世俗束缚。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僧人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自然与禅意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送别时的哀愁,又蕴含了对僧人修行之路的祝福与敬仰,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闻里中健儿归自朝鲜述单中事有感

从军年少说成功,道逐楼船过海东。

几见蛮烟迷月黑,曾看猎火照波红。

椎牛已自空夷国,赐币还应出汉宫。

叹息愚痴石司马,枉将七尺殉和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谢仰潜令君七十

赤畿茂宰汉郎官,文物家声奕代看。

江左风流传作赋,云中节钺颂登坛。

河阳去后花成树,彭泽归来菊可餐。

大是清朝真隐在,白头湖上理渔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题李棠轩宗伯玉华洞天二首(其一)

新开灵窟起何年,旧号青城小洞天。

千古山川留胜迹,一时名字证真缘。

丹台晓落绵江月,石室春浮宝树烟。

自是君家称相馆,三巴别业似平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题李棠轩宗伯玉华洞天二首(其二)

城傍林壑远嚣尘,卜筑当年隐上真。

玉几金床三岛胜,琪花瑶草四时新。

袛疑平地探灵境,不识前身是主人。

亦有洞名争未得,可怜天隔锦江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