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郏亶秘校见访于钟山之庐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

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声名的态度和对待友人的心情。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声名感到羞愧,并邀请朋友骑马来到自己的简陋住所。这反映了王安石谦逊的品格和他对物质条件不太在意的态度。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这里诗人说自己已经理解到了真正的修身养性不是为了外在的富贵,而是像古代哲学家庄周那样懂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显示了王安石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和人际关系的洞察,他认为只有在平静无忧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人情味,但即使这样,也需要审慎对待,因为人心隔肚。

"谁能胸臆无尘滓,"

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询问世上有谁能够做到心中没有尘俗之念。这个问题不仅是对他人的质疑,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自省。

"使我相从久未厌。"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这样一种关系,即即便长时间相伴也不感到厌倦。这体现了王安石对于真挚友情的向往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声名、修养、世事和人情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淡泊明志、追求心灵自由的个性。同时,也透露出他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找真挚友谊的心愿。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道中寄吉父

白雾青烟入马蹄,朝寒瑟瑟树声悲。

平山断垄回环失,鸣鸟游鱼上下随。

庙算未闻收策士,瘴乡谁与择军麾。

忧时自欲寻君语,行路何妨更有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道逢文通北使归

朱颜使者锦貂裘,笑语春风入贝州。

欲报京都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时空慕羡,惊尘一段向南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

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

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

怜渠不知此,更堕野人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愁台

颓垣断堑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

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

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

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