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

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

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

怜渠不知此,更堕野人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离开北方仍然作他乡客,南下难道是为了回归。
疲倦时投靠荒凉的水边停歇,饥饿时只能让寒云飘荡觅食。
篱笆里的鸡儿享受着温暖,沟渠中的鸭子自在肥美。
可怜它们不懂这一切,还将落入我这野人设下的圈套。

注释

北去:离开北方。
客:他乡客。
南来:南下。
岂是:难道是。
归:回归。
倦投:疲倦时投靠。
空渚:荒凉的水边。
泊:停歇。
饥帖:饥饿时只能。
冷云:寒云。
垣栅:篱笆。
鸡长暖:鸡儿享受温暖。
沟池:沟渠。
鹜自肥:鸭子自在肥美。
怜渠:可怜它们。
不知:不懂。
此:这一切。
更堕:还将落入。
野人机:我这野人设下的圈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现状的无奈感受。诗人以"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开篇,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无处谓之家乡的情怀。这两句简洁有力,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游子心中的哀怨和复杂情绪。

接着的“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具体描写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倦投"表达了身心的疲惫,"空渚泊"则是无处依凭的寂寞之境;"饥帖"形容食欲不振,"冷云飞"则增添了一种飘零无依的意象。这些生动的词汇将游子在外的艰难困苦和内心的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两句“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通过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垣栅鸡长暖"描绘出家禽在温暖的环境中悠然自得,而"沟池鹜自肥"则是自然界中生命力的蓬勃发展。这两种景象与前面游子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诗人的哀愍之情。

最后,“怜渠不知此,更堕野人机”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的不满和无奈。"怜渠"指的是同情那些不知世事艰难的人,而"更堕野人机"则暗示着诗人自己也被这复杂社会所束缚,无法自拔。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周围环境的感慨,更深层次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游子的哀怨与自然界生命力的对照,以此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个字、每句话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是一首情真意切、艺术性强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愁台

颓垣断堑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

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

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

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其二)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

具美多前志,馀光永后观。

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

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形式: 古风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其一)

国赖姜任盛,门归马邓高。

关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劳。

圣淑才难拟,休明运继遭。

冈原今献卜,帷扆正攀号。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慎县修路者

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

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忧。

勠力非无补,论心岂有求。

十年空志食,因汝起予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