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青红白黑欠中央,闻道西人已大方。
二十一人田下电,阿谁访之詹仲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黄仙庵字谜》,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细节的观察,巧妙地融入了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
"青红白黑欠中央",这里借助颜色之变化隐喻时令更迭,暗示季节更替的规律。青、红、白、黑四种颜色的排列,或许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而“欠中央”则可能指代某一特定时间点或是中和之意。
"闻道西人已大方",诗人通过耳闻的方式得知西域(泛指中国以外的西方地区)的风俗习惯,或许在形容他们的人格特质为开朗、宽广。这里“大方”一词既可理解为气度非凡,也可能是对地域文化差异的一种认识。
"二十一人田下电",这句诗描绘了二十一人正在田野间劳作的情景,而“田下电”则是在暗示农事的紧迫性和劳动的艰辛,或许象征着某种突如其来的变故。
"阿谁访之詹仲皇",诗人在此提及了古代名士詹文子(即詹仲淹),通过对古人的追忆,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这里的“阿谁”则是对来访者身份的一种含糊指代。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义的字词和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自然界变迁以及文化差异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日落千山暝,风吹一路香。
燕依花色紫,莺体柳丝黄。
夜楼一穗玉炉烟,飞入三天最上天。
朝罢满空风露晚,世人应是更贪眠。
碧草正春风,雨晴竹落涕。
白鸟忽飞来,点破一山翠。
幽鸟噪岩谷,寒烟锁薜萝。
忽遇金蟾蜍,无人自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