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知公尚忆洛城中,醉里穿花满袖风。
花亦有知还有恨,今为红药主人翁。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答韩持国》。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洛阳城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花事物间有知有恨的哲思。
“知公尚忆洛城中”,这里的“知公”指的是诗人自己,即王安石,而“尚忆洛城中”则表明他依旧记挂着洛阳城。在这座城市里,作者可能经历了很多重要的人生事件,因此对它有深厚的情感。
“醉里穿花满袖风”,这一句描绘了一种宴游的场景。诗人在酒意朦胧中漫步于繁花之中,他的衣袖因轻拂过花瓣而带上了花香,这里的“风”字暗示了春日里微妙的气息。
“花亦有知还有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万物都蕴含情感的哲学思考。他认为,即便是花朵,也似乎具有某种程度的情感和遗憾。这反映出诗人对世界万物皆有灵、互相感通的一种浪漫主义思想。
“今为红药主人翁”,最后两句则转向了现实,提及到诗人现在的处境。他可能在担任某个与“红药”有关的职务,如医官或掌管药物之类的工作。这里的“主”字暗示了一种责任感,“翁”则是对自己谦逊的称呼,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角色有一定的自觉和认知。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融入了对于生命、自然以及社会角色的深刻思考。这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作为政治家对于责任与使命的态度。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乞得胶胶扰扰身,五湖烟水替风尘。
祇将凫雁同为侣,不与龟鱼作主人。
投老归来一幅巾,尚私荣禄备藩臣。
芙蓉堂下疏秋水,且与龟鱼作主人。
明星惨澹月参差,万窍含风各自悲。
人散庙门灯火尽,却寻残梦独多时。
戴盆难与望天兼,自怪虚名亦自嫌。
槁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