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草堂千岩观新成徐叔智运使吟古风相贺次韵谢之

北山松竹堪怡颜,千岩观前多好山。

谁云都无卓锥地,亦尚有此茅三间。

洞门无钥常不关,小径百曲苍龙盘。

众芳迷人不知处,片云与我俱忘还。

花前一杯重鼎吕,明日戽田并灌圃。

种苗种豆从此忙,昨夜惊雷送膏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山的松竹能让人心情愉快,山前的千岩景色秀美如画。
谁说这里没有立足之地?仍有三间茅屋供我安居。
洞门无需钥匙,常常敞开,小路弯弯曲曲,像苍龙般环绕。
众多芬芳的花朵令人迷失方向,只有片片白云与我相伴,忘记归途。
在花丛中举杯畅饮,如同重鼎吕酒,明天我要灌溉田地和菜园。
从现在开始,种植的工作忙碌起来,昨晚的惊雷带来了滋润的雨水。

注释

怡颜:使人愉快,心情舒畅。
卓锥地:比喻立足之地,能安身之处。
茅三间:三间茅草屋。
洞门:山洞的门。
苍龙盘:形容山路曲折蜿蜒,如龙盘旋。
惊雷:突然响起的雷声。
膏雨:指及时的春雨,对农作物有益。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范成大在北山草堂新建的千岩观中所见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首句“北山松竹堪怡颜”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幽环境的喜爱,松竹的翠绿为心灵带来宁静。接着,“千岩观前多好山”进一步强调了周围的山峦之美,给人以视觉享受。

“谁云都无卓锥地,亦尚有此茅三间”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即使生活简朴,仍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接下来,“洞门无钥常不关,小径百曲苍龙盘”描绘了观内环境的自然与宁静,仿佛洞门无需钥匙,小径蜿蜒如龙,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众芳迷人不知处,片云与我俱忘还”写出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的忘我状态,连片云也似乎与他一同流连忘返。诗人与花共饮,表达出闲适的生活情趣,“花前一杯重鼎吕”形象生动。

最后两句“明日戽田并灌圃,种苗种豆从此忙”预示着农事的忙碌,但诗人并未感到厌烦,反而充满期待,因为“昨夜惊雷送膏雨”,这场及时雨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北山草堂新居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

官居故偪仄,北窗谁所开。

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

高槐忽低昂,知有好风来。

须臾堕几席,篆香小飞灰。

病翁亦披襟,月露装奇怀。

垄头暴背耘,永昼妇子偕。

不辞梦山裂,田水如泼醅。

去年岂堪说,稻根已浮埃。

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台。

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形式: 古风

古风二首上汤丞相(其二)

空山学仙子,穷年卧岩扃。

煮石不得饱,秋鬓苍已星。

道逢紫霄翁,示我餐霞经。

采采晨之华,涤濯腐与腥。

向来役薪水,终然槁柴荆。

跪谢起再拜,飘飖蜕蝉轻。

飞升那敢学,倘许学长生。

形式: 古风

古风二首上汤丞相(其一)

抱瑟游孔门,岂识宫与商。

古曲一再行,乃杂巴人倡。

知音顾之笑,解弦为更张。

归来掩关卧,冰炭交愁肠。

平生桑濮手,未省歌虞唐。

明发理朱丝,复登君子堂。

遗音入三叹,山高水汤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风上知府秘书二首(其一)

神仙绝世立,功行闻清都。

玉符赐长生,籋云游紫虚。

鸡犬尔何知,偶舐药鼎馀。

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

俯视旧篱落,眇莽如积苏。

非无凤与麟,终然侣虫鱼。

微物岂有命,政尔谢泥涂。

时哉适丁是,邂逅真良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