嵣山图为张别驾

溪上卜居静,山间开径遥。

人悬朱绂望,客至白云朝。

树色明沙岸,泉声下浦桥。

佩刀终有气,宝剑暗干霄。

藜杖聊空阔,松门任寂寥。

谁知仲举座,此日正相招。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远的山居生活画卷。首联“溪上卜居静,山间开径遥”点明了居住环境的幽静与远离尘嚣,暗示了主人公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淡泊。颔联“人悬朱绂望,客至白云朝”则通过他人对主人公的期待与向往,侧面表现了其人格魅力和隐逸生活的独特吸引力。

颈联“树色明沙岸,泉声下浦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树色与沙岸的对比,泉声与桥下的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尾联“佩刀终有气,宝剑暗干霄”巧妙地将主人公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相结合,佩刀虽在,但其锋芒已敛,暗喻其不为世俗所累,内心充满力量;宝剑虽藏,却能直冲云霄,象征其志向高远,不屈不挠。

最后,“藜杖聊空阔,松门任寂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的追求。“谁知仲举座,此日正相招”则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虽隐居山林,但内心仍渴望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的思想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669)

林大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董太常得赐还上海

礼乐看方改,天人策并论。

趋朝重青秩,还第宠殊恩。

壮志终麟阁,幽期且鹿门。

花明内史宅,云拥奉常轩。

湖海知龙卧,岩廊想骏奔。

何年徵贾傅,此日送陈蕃。

献赋人同病,孤吟客自存。

徒怀与书籍,空忝问词源。

夜起银河迥,秋悲玉露繁。

图南如可料,应过董生园。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送萧上舍游太学南归

河山频送客,天地有归桡。

词藻家何处,风尘路转遥。

裘全仍季子,笔在尚班超。

挟策临雍日,听歌饮泮朝。

壮怀雄献馘,盛事感环桥。

回首兰堪折,惊心蓬共飘。

十年馀绿鬓,四海恋青霄。

汉署空留滞,淮南肯见招。

孤窗鸣夏雨,故国涨秋潮。

安得凌鹏翮,凭君学凤箫。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送万明府赴湖州

易水幽都北,吴山震泽东。

相看千里外,去住九春中。

歧路仍朱泪,长途岂籍穷。

离歌当折柳,客路叹飘蓬。

恋阙迟燕甸,登台俯越宫。

溪寒出天目,城古暗防风。

冰泮王祥宅,春开陆羽丛。

植花看欲遍,梦藻若为工。

朝罢云间舄,閒询桑下童。

未论非百里,从此识三公。

献赋才宁并,明经荐偶同。

周南怜独滞,冀北讶群空。

湖阔孤帆白,天高落日红。

何时逢旧侣,清夜醉新丰。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送钱明府之晋江

青门谁怅别,赤县汝之官。

政识循良美,人称孝友难。

艰危酬献璧,感激尽披丹。

师帅今多寄,神君此共看。

汉图百雉迥,周服七闽宽。

迤逦刺同合,苍茫金粟寒。

却疑洛形胜,犹是晋衣冠。

东去连鲸鳄,南游愧羽翰。

云垂秋缥缈,池泳晓潺漫。

对月空悲谢,临风更忆潘。

何当书系雁,应待纸回鸾。

倘遇狂歌客,无劳访义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