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歌送人宰蜀邑

西山巀嶭连云起,东望锦城如井底。

四时积雪不曾消,春来尽作巴江水。

郎官未识蜀山川,马首西行如上天。

归到琴堂长对雪,益思美政答丰年。

文翁旧化今如梦,期月应知蔼弦诵。

蜀人解道杜陵诗,尽说公来雪山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雪山歌送人宰蜀邑》由元末明初诗人陈亮所作,描绘了雪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即将赴任蜀地官员的深情祝福。

首句“西山巀嶭连云起”,以“巀嶭”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与连绵的云彩相接,勾勒出雪山的雄伟壮观。接着“东望锦城如井底”,将成都(锦城)比作井底,与远处的雪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雪山的高峻与辽阔。

“四时积雪不曾消,春来尽作巴江水。”描述四季不化的雪山,在春天融化后汇成江水,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也寓意着官员即将面对的治理挑战和变革。

“郎官未识蜀山川,马首西行如上天。”表达了官员初至蜀地的震撼与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其肩负的责任重大,如同攀登天梯般艰难。

“归到琴堂长对雪,益思美政答丰年。”想象官员在蜀地任职期间,面对四季不化的雪山,更加深思如何实施美好的政治措施,以回应丰年的期待。

“文翁旧化今如梦,期月应知蔼弦诵。”提到文翁(汉代蜀郡太守)的教化传统,如今仿佛梦境一般,但新任官员一个月内就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教育氛围。

最后,“蜀人解道杜陵诗,尽说公来雪山重。”通过蜀地百姓对杜甫诗歌的引用,表达了对官员的敬意,认为他的到来使雪山更加庄严。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不仅赞美了雪山的壮丽景色,也寄托了对官员赴任蜀地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其治政能力的期待。

收录诗词(35)

陈亮(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戏简彦衡彦宾昆仲兄客陆庄弟客镇右

陆浑庄畔多芳树,旧识德成岩下路。

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

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

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

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

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

形式: 古风

送林孔逸从军北上

脱却缝掖衣,更结曼胡缨。

安能郁郁事笔砚,男儿本自重横行。

越王山下秋风起,塞北此时严保垒。

皇家选士重防秋,迢递征途从此始。

从军莫问所从谁,抱艺怀才无不宜。

筹边亦自有奇策,专事弓刀徒尔为。

此行壮气何激烈,酌酒送君那忍别。

万里封侯非所难,玉关功成须早还。

形式: 古风

赋得万石冈为宗献刘君作

苍山西行争骏奔,众峰独有筹峰尊。

连冈坡陀走平陆,参错万石如云屯。

我疑秦人鞭石走,来与人间作岗阜。

又疑仙子遗羊群,有形犹似猛兽蹲。

乃知元气自凝结,异状奇姿纷突兀。

秋风不扫白云根,晓雾长迷玄豹穴。

曾闻山下有高坟,彭城馀泽多子孙。

声名能与崇冈并,他日当为万石君。

形式: 古风

代赋野堂诗

白沙深浅映丛篁,中有幽人卜草堂。

绕屋晴波浮鸭绿,近堤新柳拂金黄。

芳洲水满凫鸥集,曲岸风来杜若香。

小艇繫篱閒不钓,青山当户澹相忘。

幽居岂必岩栖远,涉世何如书味长。

庞德只将安遗子,冯唐不觉老为郎。

床头古帖从人借,缸面新醪约客尝。

谁道沽名高世俗,悬知得趣在林塘。

胜游屡接湖山赏,晚学难追翰墨场。

时得抱琴弹夜月,濯缨遗曲和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