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秦川图

乱山如马争欲前,细路起伏蛇蜿蜒。

秦川之图范宽笔,来从米家书画船。

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淡覆露清而妍。

云兴霞蔚几千里,著我如在峨眉巅。

西山盘盘天与连,九点尽得齐州烟。

浮云未清白日晚,矫首四顾心茫然。

全秦天地一大物,雷雨澒洞龙头轩。

因山分势合水力,眼底廓廓无齐燕。

我知宽也不办此,渠宁有笔如修椽。

紫髯落落西溪君,长剑倚天冠切云,望之见之不可亲。

元龙未除湖海气,李白岂是蓬蒿人?

爱君恨不识君早,乃今得子胸中秦。

作诗一笑君应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好问创作于金末元初,是对范宽《秦川图》的赞美。诗中描绘了山峦起伏、道路蜿蜒的壮丽景象,以“乱山如马争欲前”开篇,生动地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动态感。接着,诗人将这幅画比作范宽的笔触和米芾的书画,强调其艺术价值。

“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淡覆露清而妍”,表达了画面中云雾缭绕、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美感。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画面的广阔与深远,“云兴霞蔚几千里,著我如在峨眉巅”,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

“西山盘盘天与连,九点尽得齐州烟”,描绘了西山与天空相连的景象,以及远处烟雾缭绕的齐州景色。随着“浮云未清白日晚,矫首四顾心茫然”的诗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沉思与感慨。

最后,“全秦天地一大物,雷雨澒洞龙头轩”,赞颂了秦地的辽阔与壮观,以及画面中雷雨交加、气势磅礴的场景。诗人通过“因山分势合水力,眼底廓廓无齐燕”表达了对画面布局与自然力量融合的赞叹。

诗中还提到了范宽可能无法亲自完成如此宏大的作品,以及对紫髯西溪君(可能指元好问自己)的自我评价,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对朋友的欣赏。全诗以“我知宽也不办此,渠宁有笔如修椽”结尾,既是对范宽艺术成就的敬仰,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肯定。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范宽的绘画技艺,也体现了元好问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荅溪南诗老辛愿敬之

五年不唤溪南渡,日夕心驰洛西路。

山中今日见君诗,惆怅良辰又相误。

龙蛇大泽变风景,虎豹天门郁烟雾。

丈夫不合把锄犁,青鬓无情忽衰素。

平泉漫作穷愁志,笠泽休题自怜赋。

长安正有五侯鲭,肮脏谁能作楼护?

青灯老屋深蓬蒿,蝙蝠掠面莎鸡号。

剑歌夜半激悲壮,松风万壑翻云涛。

区区墓上曹征西,我知惭愧王东皋。

人生只有一杯酒,螟蛉蜾蠃安能豪。

形式: 古风

西园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

登山临水袪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

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

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

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在靖康前。

当时三山初奏功,三山宫阙云锦重。

璧月琼枝春色里,画阑桂树雨声中。

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

铜人携出露盘来,人生无情泪沾臆。

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

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房》。

形式: 古风

双峰竞秀图为参政杨侍郎赋

红烟霏霏云拂石,山木萧萧山鬼泣。

江岸人家失南北,两峰突兀何许来,元气淋漓洗秋碧。

画家晴景费经营,共爱移山入杳冥。

安得北风吹雨去,倚天长剑看峥嵘。

形式: 古风

二月十五日鹤

九龙冈上玄元祠,人言尊像神所遗。

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城头晓露生新警,万首望穿云际影。

不知浊世谁下临,只许霜毛见修整。

石坛花落松风冷,戛然长鸣人语定。

百年黧老誇见闻,万里黄冠赴灵应。

只从游骑突重围,城郭并与人民非。

可怜陊殿荒烟里,无复当年丁令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