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有怀

草草西风动葛衣,呼僮前启竹间扉。

山僧好睡钟声晏,社户多贫酒气微。

岂是客愁浑较可,秪因书卷解忘归。

旴江百里清无滓,枉属閒人坐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秋风匆匆吹过,掀起葛衣轻摆,我唤来童子打开竹林小门。
山中的僧人沉睡,寺庙的钟声已晚,村里的人家大多贫困,酒香微弱。
难道是我的客居愁绪特别深重,只因为书籍能让我忘却归乡的念头。
旴江清澈百里无杂质,空闲的人只能坐在钓鱼石上消磨时光。

注释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轻薄透气。
呼僮:呼唤仆童。
竹间扉:竹林中的小门。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人。
书卷:书籍,这里指读书。
旴江:河流名。
钓矶:钓鱼的岩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清晨生活情景。开篇“草草西风动葛衣,呼僮前启竹间扉”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天微凉的早晨气氛,以及主人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唤醒仆人打开竹制门扉。紧接着,“山僧好睡钟声晏,社户多贫酒气微”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山中僧侣赖床不起,与世间百姓因贫困而无酒可饮的对照情景,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俗匮乏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岂是客愁浑较可,秪因书卷解忘归”两句,则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忧虑和逃避现实的方式。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示了其通过阅读书籍来暂时忘却归家的愁绪。

最后,“旴江百里清无滓,枉属閒人坐钓矶”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画面。诗中的“旴江”指的是长江的一段,其水质清澈见底;而“閒人”则是闲适之人的代称,坐在矶石上垂钓,这种场景不仅展示了主人公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在早晨醒来后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趣的佳作。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次韵阎判官除夜

密雪穿窗入,孤灯向壁光。

老来人不觉,梦断酒犹香。

世事休思虑,年华任短长。

朽株难长育,空此见春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答史太博

驿使将诗访远山,发函宁暇正衣冠。

秦城未割难论价,燕谷才吹已不寒。

佔毕有心忘老至,惰农无罚贺恩宽。

一枝数粒唯知分,岂是明时学考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答陈殿丞

不能随薄俗,非是向深山。

自喜道无屈,所嗟心未閒。

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

一字成虚美,通宵只厚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答陈殿丞见寄

颠倒江湖二十春,干时的是妄庸人。

先容不肯收蟠木,高足无从得要津。

众与善名酬苦志,莫将吟味养閒身。

食田饮井知谁力,下有骄儿上有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