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史太博

驿使将诗访远山,发函宁暇正衣冠。

秦城未割难论价,燕谷才吹已不寒。

佔毕有心忘老至,惰农无罚贺恩宽。

一枝数粒唯知分,岂是明时学考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信使带着诗去远方的山,打开信封哪有空闲整理衣帽。
秦国的都城尚未割让,价值难以估量;燕谷的风刚刚吹过,已不再寒冷。
专心读书的人忘记了衰老的到来,懒惰的农夫因宽大政策而无需惩罚。
他们只知珍惜分到的一点点,哪里是清明盛世中消极避世的人。

注释

驿使:古代负责传递文书、信件的使者。
暇:空闲。
秦城:指秦国的都城,这里可能暗指北宋与辽国或金国的边境地区。
燕谷:泛指北方边关之地。
佔毕:古代用于占卜的竹简或木片。
考槃: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驿使踏上远行之路,准备去探访一位隐居的诗人。在这个过程中,他穿上了正式的衣冠,以示尊敬。诗中的“秦城未割难论价”表达了对物是非的困惑和历史变迁的无常感;“燕谷才吹已不寒”则写出了初春时节,气候已经转暖。

接着,“佔毕有心忘老至,惰农无罚贺恩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那些能够安然享受田园生活而不受世俗责罚者的羡慕。最后,"一枝数粒唯知分,岂是明时学考槃"则用果实来比喻诗人的修养和品德,只在乎内心的自律,而非外界的评价或奖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驿使探访诗人这一情境,展现了对自然、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个人的道德修养。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陈殿丞

不能随薄俗,非是向深山。

自喜道无屈,所嗟心未閒。

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

一字成虚美,通宵只厚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答陈殿丞见寄

颠倒江湖二十春,干时的是妄庸人。

先容不肯收蟠木,高足无从得要津。

众与善名酬苦志,莫将吟味养閒身。

食田饮井知谁力,下有骄儿上有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酬屯田陈丈见寄

老年才到病还催,老病成丛拨不开。

腹冷有时如咽雪,耳虚终日独闻雷。

半生辛苦归三径,万恨销磨向一杯。

赖得竹窗无事处,清风频共故人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池亭小酌得和字

客思都无著,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