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歌(其十七)远如期

远如期,宜四海。皇帝日月所置,有甘露三载。

单于自归大佳以万人,稽首陛下北藩臣。

左右贤王奉国珍,谒者令引之乡殿陈。

橐佗拉沓,就羽蒙戎。

酪酒乃是阏氏之所饮,駃騠生自余吾中。

将进酒,顾其豪,挠以留犁径路刀。

何用赐之,黄金犀毗,赤绨锦袍。

扶伏沮泽,曾不知天子神灵。

从今以往,但居光禄塞下不愿归庭。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与中央朝廷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皇帝对北方部落首领的礼遇。诗中充满了对皇帝权威的颂扬和对和平共处的向往。

开篇“远如期,宜四海”,表达了时间的恒常性和空间的广阔性,暗示着皇帝的统治如同日月般照耀四方,适用于整个天下。接着,“皇帝日月所置,有甘露三载”一句,运用了“甘露”这一象征吉祥的自然现象,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神圣地位和恩泽。

“单于自归大佳以万人,稽首陛下北藩臣”描绘了北方部落首领自愿归顺的情景,他们带着成千上万的部众,向皇帝行礼,表示臣服。这展现了边疆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和忠诚。

“左右贤王奉国珍,谒者令引之乡殿陈”描述了部落首领们在皇帝面前展示珍贵贡品,由使者引导进入宫殿的情景,体现了双方的友好交流和相互尊重。

“橐佗拉沓,就羽蒙戎”可能指的是部落首领们带来的各种物品,如马匹、武器等,这些都象征着他们的财富和力量。

“酪酒乃是阏氏之所饮,駃騠生自余吾中”则通过具体的事物,如乳制品和骏马,进一步展示了部落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对这些文化的接纳和欣赏。

“将进酒,顾其豪,挠以留犁径路刀”可能是在宴会或庆典上的场景,部落首领们被邀请饮酒,享受豪宴,并使用特殊的刀具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何用赐之,黄金犀毗,赤绨锦袍”表明皇帝不仅以物质奖励部落首领,还给予了象征身份和荣誉的礼物,如黄金、宝剑和华丽的锦袍。

“扶伏沮泽,曾不知天子神灵”可能是在强调部落首领们对皇帝的敬畏之情,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能够感受到皇帝的威严和神灵般的存在。

最后,“从今以往,但居光禄塞下不愿归庭”表达了部落首领们愿意留在边疆,继续为中央政权服务的愿望,不愿意返回自己的家园,体现了他们对和平共处和稳定秩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边疆民族与中央政权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以及皇帝对边疆民族的恩惠和礼遇。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铙歌(其十八)石流

石流津以梁。无敢曳水,君安所薄,秋风汤汤。

东飞者鹄,北游者河。

中有冥冥之白沙,远道之人谓之何。

兰以有香君不知,愿言怀之遗所思。

形式: 乐府曲辞

五凤曲

梧桐生高冈,凤凰鸣中央。

三百六十鸟,翁杂朝四方。

其东鸣青鹖,其西鸣鹔鹴。

鸑鷟鸣其阴,鹑雀鸣其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精列

欲何为?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慷慨非其时,言从吾所好,混迹于鸱夷。

入宫无美女,名士常见持。

名士常见持,卞和乃卫足,白璧以终疑。

白璧以终疑,还君十五城,抱之宁自奇。

抱之宁自奇,周孔圣殂落,世人莫我知。

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东光

胡儿平,倭奴何不平。倭奴利水战,海堑船为城。

诸军彀骑士,驰射难纵横。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