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列

欲何为?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慷慨非其时,言从吾所好,混迹于鸱夷。

入宫无美女,名士常见持。

名士常见持,卞和乃卫足,白璧以终疑。

白璧以终疑,还君十五城,抱之宁自奇。

抱之宁自奇,周孔圣殂落,世人莫我知。

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精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鸿沟的感慨。

首句“欲何为?”直抒胸臆,诗人似乎在问自己,究竟追求什么?接着,“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有着坚定的理想与抱负,却身处时不我待的境地,无法施展才华。

“慷慨非其时,言从吾所好,混迹于鸱夷”,诗人选择隐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坚守自我,即使身处乱世,也坚持自己的喜好与信念,如同鸱夷(一种古代的酒器),在混沌中保持独立。

“入宫无美女,名士常见持”,这里借喻,说明诗人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受权势的诱惑,像名士一样,持有高尚的情操。

“名士常见持,卞和乃卫足,白璧以终疑”,诗人引用了卞和献玉的故事,暗指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仍坚守道德底线,不因外界压力而妥协,最终可能面临误解与怀疑。

“白璧以终疑,还君十五城,抱之宁自奇”,诗人以白璧象征自己的才华与理想,即使最终被人误解,仍能坚守自我,如同怀抱奇珍,独自欣赏。

“抱之宁自奇,周孔圣殂落,世人莫我知”,诗人感叹,即便才华横溢,也难以得到世人的理解与认可,仿佛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难逃被世人遗忘的命运。

最后,“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诗人再次强调,尽管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但他依然坚守初心,不改初衷,即使在不被理解的时代,也要保持慷慨激昂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东光

胡儿平,倭奴何不平。倭奴利水战,海堑船为城。

诸军彀骑士,驰射难纵横。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对酒

对酒歌阳春,含意未能申。请客听其真。

男儿居世无依因,诚独难自绝于要津。

视扶风,称三辅,吏共理之臣。

奉职亦何状,盘桓磬折,关石和钧。

为积书以报诸天官,自公卿大夫士,咸颔其人以君子经纶。

是时贱玉而贵珉,独䠞迫濩落非其伦。

素无跅?之才,四载不迁,敢辞于积薪。

此道当何以具陈,彷徨所欲,归洁其身。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乌生

黄口四五雀,罗坐秦氏桂树间。

啄啄树上蠹,母子相哺自言安。唶我。

三河不知为谁家,有轻薄少年。

臂坐一鹞子,鹞子小小如人拳。

出入雀东西,一纵即中两黄口。

毛羽摧颓,魂魄飞上沧浪天。鹞子下来还少年。

阿母生黄口时,乃在高堂欂栌间。

唶我人民安知雀乳处,窈窕紫深宫中,安从通。

白兔乃在平原大泽中,罗者尚复得脯腊之。

唶我猛虎斑斑南山间,射工尚复得枕藉之。

明珠乃在合浦深渊中,后宫尚得剖以缀其襦。

唶我人民生各有寿命,何须尚复计会贤愚。

形式: 乐府曲辞

平陵东(其一)

太山阳,璆琳琅,有美一人坐明堂。

坐明堂以王者德,大从群臣朝万国。

朝万国,如会同,顾见白云生封中。

生封中,禅梁父,今上皇帝圣神主。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