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妙伦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段旅程和感悟。首句“始从鹿野苑”暗示了僧人的修行起点,鹿野苑在佛教中与佛陀初转法轮有关,象征着智慧的启蒙。次句“终至跋提河”则可能指的是印度的恒河,对于佛教徒来说,恒河是洗涤心灵的重要圣地。
“于是二中间,未尝说一字”表达了诗人在此过程中的沉默与内省,强调了修行者通过实践而非言语来领悟佛法的真谛。接下来两句“年年花卉竞芳时,东风一阵成狼藉”运用自然景象,比喻世间繁华如花,但终会随风而逝,暗寓人生的无常和世间万物的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旅行和自然景象为载体,寓含了对生命、修行和世间无常的深刻理解,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内在省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