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道中

村南村北禾黍黄,穿林入坞岐路长。

据鞍梦归在亲侧,弟妹妇女笑两厢。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

屋头扑枣烂盈㪷,嬉戏欢争挽衣裳。

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

可怜此物无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

风烟雨露非无力,年年结子飘路傍。

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村庄南北稻谷熟,穿过树林小径长。
骑马入梦回到亲人旁,弟妹妇女笑声扬。
甥侄们在堂下玩耍,只有小女刚会走。
屋檐下枣子熟透落满地,孩子们嬉戏抢夺衣裳。
醒来发现离家已三百里,满园兔丝花香弥漫。
可惜此花无根无本,只能依附草木独自开放。
风雨滋润虽有力量,每年果实却飘落在路边。
不如回家种下秋柏实,将来能共度寒冬霜雪。

注释

禾黍:泛指谷物,这里指稻谷。
岐路:岔路,此处形容小径曲折。
觉来:醒来。
兔丝花:一种植物,又名菟丝子,常攀附其他植物生长。
根本:比喻事物的基础或根源。
归种:回家种植。
冰霜:寒冷的冬季。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秋日的景象,诗人黄庭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丰收季节村庄的宁静与亲情。首句“村南村北禾黍黄”以金黄的稻谷渲染出秋收的丰盈,穿行于树林和山坞间的小路显得漫长,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据鞍梦归在亲侧”表达了诗人骑马在外,心中满是对家人的深深挂念,想象着自己回到亲人身边的情景。“弟妹妇女笑两厢”则描绘了一幅温馨和睦的画面,弟妹们的笑声洋溢着家庭的欢乐。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写出了家族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对幼小女儿的疼爱。接下来的诗句“屋头扑枣烂盈㪷,嬉戏欢争挽衣裳”,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玩耍场景,以及扑枣的甜蜜记忆。

然而,诗人也感慨“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意识到距离之遥和时光易逝。他以兔丝花自比,感叹其虽无根却能自芳,但终究无法抵挡风雨飘摇的命运。最后,诗人提出“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表达了对落叶归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圭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形式: 古风

侯尉之吉水覆按未归三日泥雨戏成寄之

叹息侯嬴老,尉曹鞍马疲。

山花迷部曲,江雨压旌旗。

越鸟劝沽酒,竹鸡忧蹋泥。

不知何处醉,遥寄解酲诗。

形式: 五言律诗

侯尉家听琵琶

舫斋苍竹雨声中,一曲琵琶酒一钟。

恰似浔阳江上听,只无明月与丹枫。

形式: 七言绝句

便粜王丞送碧香酒用子瞻韵戏赠郑彦能

食贫好酒尝自嘲,日给上尊无骨相。

大农部丞送新酒,碧香窃比主家酿。

应怜坐客竟无毡,更遭官长颇讥谤。

银杯同色试一倾,排遣春寒出帷帐。

浮蛆翁翁杯底滑,坐想康成论泛盎。

重门著关不为君,但备恶客来仇饷。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