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少林寺(其一)

少林来处岂无因,知有当年面壁人。

五叶一花元会得,莫将消息问残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留题少林寺(其一)》由宋代诗人李昌孺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少林寺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少林来处岂无因”,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似乎在询问少林寺的起源是否自有其深意或缘由。接着,“知有当年面壁人”一句,巧妙地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少林寺的历史,尤其是与达摩祖师相关的典故,暗示了少林寺与佛教禅宗的深厚渊源。

“五叶一花元会得”这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五叶一花”可能暗指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临济宗”的传承与发展,而“元会得”则表达了对这种传承得以实现的肯定和赞叹。这不仅是对少林寺历史传统的赞美,也是对佛法智慧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绽放的感慨。

最后一句“莫将消息问残春”,以一种含蓄的方式结束全诗。它提醒人们,不必在即将逝去的春天寻找答案,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心灵深处,寻找那些永恒不变的真理。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鼓励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洞察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历史文化的描绘,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

李昌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题少林寺(其二)

五乳峰前达磨居,徘徊山崦竹疏疏。

自从只履西归后,卓锡泉今问已无。

形式: 七言绝句

留题少林寺(其三)

曾已香山作隐居,双泉风月自萧疏。

不知小邓庵相近,馀地还能待我无。

形式: 七言绝句

示初公颂(其一)

昔日曾闻师子音,清风匝地满丛林。

不须更问西来意,晓月亭亭正露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示初公颂(其二)

一见师来契此心,更于何处问知音。

要寻达磨当年事,只是如今旧少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