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公载公实思伯登白云最高顶(其三)

沧凉初日上云楼,金地应悲露草秋。

龙象岂知千仞换,江山虚道百年游。

岩前散发思高卧,石上看梅得暂留。

为道远公能结社,东林岁晚一相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同公载公实思伯登白云最高顶(其三)》描绘了一幅清晨登高望远的画面。首句“沧凉初日上云楼”,以清冷的晨曦渲染出登楼的氛围,透露出一丝孤寂与苍茫。次句“金地应悲露草秋”,通过“金地”和“露草秋”表达出秋天的凄凉,暗示着自然界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

第三句“龙象岂知千仞换”,运用象征手法,龙象比喻高位者,千仞则形容极高之处,暗示他们可能并未真正理解世事的沧桑巨变。第四句“江山虚道百年游”,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即使江山依旧,人生百年也只是过客一场。

第五、六句“岩前散发思高卧,石上看梅得暂留”,诗人想象自己在山岩前披发长啸,享受片刻的宁静,梅花的出现又增添了淡泊高洁的意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为道远公能结社,东林岁晚一相求”,诗人以远公自比,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东林僧人,在晚年时相聚,共享清谈,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精神归宿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1594)

黎民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安期岩

绝磴阴阴松栝围,仙宫寂寞见霓衣。

曾传海上青骡去,谩道山中白鹤归。

霞起远分丹洞色,日生初弄石门晖。

浮云变化成今古,谁似凌空一舄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陈公聘宪使提五州兵征海寇有作次韵(其一)

吴城遥望雪初残,又领奇兵过瘴滩。

龙节夜驰霜月暗,鸾旗阴曳海风寒。

关山应叹辞家远,恩遇方知报主难。

预喜铙歌归有日,封章须献五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陈公聘宪使提五州兵征海寇有作次韵(其二)

牙璋十月下江城,百万军储计不轻。

推毂屡颁明主诏,临歧先慰远人情。

梅花竞落来时路,草色初青战后坪。

闻道庙廊虚席待,肯论乡国念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立春

倦游宁复走风尘,一卧丘园值早春。

沧海烽烟连百粤,关门云气引三秦。

江湖岁晚怜飘泊,松竹年来事隐沦。

幸有习池供逸兴,愿随南亩狎芳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