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居简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系列中的第一百零六首。释居简,俗名陈杰,是宋代著名的禅宗僧人,以诗文著称。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智不到处,满口道著",意味着在智慧无法触及的地方,人们往往自以为是地谈论着,这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自我中心的倾向。"与你大书特书",则强调了这种行为的普遍性,仿佛在世间的大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屡书于虚空中,不怕风吹日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空中的书写象征着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即使风吹日晒也无法抹去,暗示了精神追求的永恒价值。最后,"有名不用镌顽石",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声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应依赖于外在的形式或物质的象征,而在于内心的觉醒和精神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隐喻,探讨了智慧、真理与世俗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追求精神自由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超越。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禅宗思想的特点,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