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彭泽后人

不为折腰事,田园足野情。

笔粘春雾重,诗带晚唐清。

柳巷闲渔艇,山扉对水城。

论心暂来往,无愧远公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不愿屈身侍奉权贵,田园生活足以让我心满意足。
笔沾带着浓浓的春雾,诗篇透着晚唐时期的清新气息。
在柳巷中,我悠闲地划着渔船,山门外就是倒映着水城的景色。
我们以诚相待,时而相聚时而别离,这样的交往无愧于远公的名声。

注释

折腰:原指弯腰行礼,这里比喻屈服于权贵。
田园:农村或田野,代指简朴自然的生活。
晚唐:唐朝晚期,文学艺术风格独特。
渔艇:捕鱼的小船。
山扉:山间的门,形容隐居之处。
水城:倒映在水中的城市,可能指远处的城镇。
论心:坦诚交流,心意相通。
远公:东晋高僧慧远的尊称,这里可能象征高尚的品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斯植所作的《寄彭泽后人》,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敬仰。首句“不为折腰事”表明了诗人不愿屈身于世俗官场,宁愿选择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体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追求。次句“田园足野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笔粘春雾重,诗带晚唐清”描绘了诗人以浓墨重彩书写春天景色,其诗歌风格受到晚唐清新诗风的影响,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柳巷闲渔艇,山扉对水城”通过描绘渔舟在柳巷间悠闲穿梭,以及山居小门对着静谧的水城,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论心暂来往,无愧远公名”,诗人表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心中坦荡,行为无愧,这与东晋名士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其曾任彭泽令,故后人尊称为“远公”)的隐逸精神相契合,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和自我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淡泊的文笔,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认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收录诗词(146)

释斯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静佳朱明府

翰苑留名久,城边半掩扉。

声随淮水远,吟入楚天微。

吏静看山坐,乡遥抚剑归。

清虚无别事,嘉政在璇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喜人归幽栖

霄汉分携久,吟怀思欲迷。

相逢春草外,归隐石房西。

涧急禽声少,松摇月影低。

要知人静夜,犹自怯猿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登云汉阁

高阁势凌虚,天涯入望微。

云藏山鸟影,春满野人衣。

积雨催花尽,寒樵背日归。

焚香端坐处,似觉世尘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登吴山

嵯峨宫树霭晴空,吴越迢迢一望中。

几处笙歌人远近,万重花柳路西东。

风生帘幕春云碧,水绕楼台海日红。

沙鸟自飞还自宿,百年无计与谁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