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为折腰事,田园足野情。
笔粘春雾重,诗带晚唐清。
柳巷闲渔艇,山扉对水城。
论心暂来往,无愧远公名。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斯植所作的《寄彭泽后人》,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敬仰。首句“不为折腰事”表明了诗人不愿屈身于世俗官场,宁愿选择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体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追求。次句“田园足野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笔粘春雾重,诗带晚唐清”描绘了诗人以浓墨重彩书写春天景色,其诗歌风格受到晚唐清新诗风的影响,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柳巷闲渔艇,山扉对水城”通过描绘渔舟在柳巷间悠闲穿梭,以及山居小门对着静谧的水城,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论心暂来往,无愧远公名”,诗人表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心中坦荡,行为无愧,这与东晋名士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其曾任彭泽令,故后人尊称为“远公”)的隐逸精神相契合,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和自我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淡泊的文笔,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认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不详
翰苑留名久,城边半掩扉。
声随淮水远,吟入楚天微。
吏静看山坐,乡遥抚剑归。
清虚无别事,嘉政在璇玑。
霄汉分携久,吟怀思欲迷。
相逢春草外,归隐石房西。
涧急禽声少,松摇月影低。
要知人静夜,犹自怯猿啼。
高阁势凌虚,天涯入望微。
云藏山鸟影,春满野人衣。
积雨催花尽,寒樵背日归。
焚香端坐处,似觉世尘稀。
嵯峨宫树霭晴空,吴越迢迢一望中。
几处笙歌人远近,万重花柳路西东。
风生帘幕春云碧,水绕楼台海日红。
沙鸟自飞还自宿,百年无计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