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临镜湖望月

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

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沈。

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

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在秋夜的镜中凝望,湖面平静,月色如水深沉。
明亮的月光像珠子落入河湾,照亮了林间的喜鹊,使它们受惊飞起。
月光轻摇,光芒破碎,月亮的倒影却不会沉没。
月光照射到远处的岸边,又在空旷的水面中心落下。
月亮的轮廓清晰,刚刚圆满,而它的光辉并未被云雾侵扰。
如果能折下那如桂枝般的月光,我怎会吝啬这夜晚的登高赏月呢。

注释

镜里:镜子中的。
秋宵:秋天的夜晚。
湖平:湖面平静。
月彩:月色。
圆光:明亮的月光。
珠入浦:像珠子落入河湾。
浮照:照亮。
鹊惊林:喜鹊受惊飞起。
澹动:轻摇。
影不沈:倒影不沉没。
迥彻:遥远而清澈。
轮初满:月亮刚刚圆满。
孤明:孤独而明亮。
魄未侵:光辉未被遮挡。
桂枝:比喻月亮。
何惜:怎能吝惜。
夜登临:夜晚登高赏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诗人在静谧的夜晚,站在镜湖边上,观赏明月。"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透露出一种淡远而深邃的情怀。镜子和湖水反射出迷人的光影,增添了一份神秘。

接下来的几句“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沈”,则是对月光在水面上的折射与波光的细腻描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赞赏。

“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一句,则转向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世界的沉思。这里的"远时"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而"岸曲"则是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结果。"空处落波心"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仿佛在无声的夜晚,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和时间流逝的声音。

最后,“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则是对月亮与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面对即将圆满的月亮,以及未被世俗染污的精神状态,感到一种无奈和珍贵。在这种心境下,"何惜夜登临"表达了诗人想要珍惜现在,享受这份美好时光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景的描写,以及个人内在世界的探索,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时间之流逝和生命之短暂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1)

陈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

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

驿楼横水影,乡路入花枝。

日暖莺飞好,山晴马去迟。

剑门当石隘,栈阁入云危。

独鹤心千里,贫交酒一卮。

桂条攀偃蹇,兰叶藉参差。

旅梦惊蝴蝶,残芳怨子规。

碧霄今夜月,惆怅上峨嵋。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山中秋夜喜周士闲见过

青山高处上不易,白云深处行亦难。

留君不宿对秋月,莫厌山空泉石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五言宿妙喜寺赠远公一首

空学西天客,冥然生意长。夏高云纳愁近坛凉。

月半生空处,孤灯宿上方。

欲离夕字想,何法御心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公子行

金羁白面郎,何处蹋青来。

马娇郎半醉,躞蹀望楼台。

似见楼上人,玲珑窗户开。

隔花闻一笑,落日不知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