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

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

驿楼横水影,乡路入花枝。

日暖莺飞好,山晴马去迟。

剑门当石隘,栈阁入云危。

独鹤心千里,贫交酒一卮。

桂条攀偃蹇,兰叶藉参差。

旅梦惊蝴蝶,残芳怨子规。

碧霄今夜月,惆怅上峨嵋。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春天的美景在华阳国展现,秦地的人们在此作别。
驿站的楼阁倒映在水面,回家的路途穿过盛开的花朵。
阳光温暖,黄莺飞翔,山色晴朗,马儿慢行。
剑门关如同天然的石隘口,栈道高悬直入云端,险峻无比。
孤独的鹤心怀千里,与贫贱朋友共饮一杯酒。
桂树枝条弯曲,兰叶铺展,显得错落有致。
旅途中的梦被蝴蝶惊扰,凋零的花朵哀怨地唤着子规。
今夜的碧空明月,我满怀惆怅仰望峨眉山。

注释

华阳国:古代地名,这里指代秦地。
秦人:指秦地的人。
驿楼:古代供传递公文或官员休息的建筑。
花枝:形容花开繁盛。
莺飞:黄莺飞翔。
剑门:古关隘名,位于四川。
栈阁:栈道上的阁楼。
碧霄:青天。
峨嵋:四川的名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华阳国与友人别离的情景,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春色的赞美。诗中通过驿楼、水影、乡路、花枝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同时也透露出旅人的孤独与忧愁。

"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两句直接点出了诗歌的主题——在美丽的春天,朋友在华阳国告别。这里的"春色"不仅是自然景色的写照,更有着离别时难以言说的忧伤。

"驿楼横水影,乡路入花枝"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出别离时的环境,驿站旁边的水面映射出了春日的温暖,而那条通向乡间的小路,则被鲜花装点得生机勃勃。

随后的"日暖莺飞好,山晴马去迟"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氛,阳光和煦,燕子开始在空中翱翔,但旅人却因为思念而行进缓慢。

诗人的情感在"剑门当石隘,栈阁入云危"这两句中达到了高潮,通过险峻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内心的激荡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剑门关是古代蜀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卡,这里形象地比喻为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栈阁则是一种在险峻山路上搭建的桥梁,隐喻着通往心灵深处的道路同样崎岖。

"独鹤心千里,贫交酒一卮"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朋友深厚的情谊。鹤是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孤傲的鸟类,这里用以形容诗人的孤独,而"贫交酒一卮"则表明即便生活清贫,也愿与朋友共饮一杯酒,抒发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桂条攀偃蹇,兰叶藉参差"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桂树和兰花都是香气浓郁的植物,这里用以比喻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旅梦惊蝴蝶,残芳怨子规"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夜晚的一种预期,诗人在旅途中难免会有梦,但梦中的蝴蝶却让人惊醒,而那残留的花香也令人生出对往昔美好的回忆和不舍。

最后,"碧霄今夜月,惆怅上峨嵋"一句,以清澈的月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深沉忧虑。碧霄指的是夜晚的天空,这里用以衬托诗人心中的寂寞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古代文人在离别时那份深沉的情愫。

收录诗词(61)

陈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山中秋夜喜周士闲见过

青山高处上不易,白云深处行亦难。

留君不宿对秋月,莫厌山空泉石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五言宿妙喜寺赠远公一首

空学西天客,冥然生意长。夏高云纳愁近坛凉。

月半生空处,孤灯宿上方。

欲离夕字想,何法御心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公子行

金羁白面郎,何处蹋青来。

马娇郎半醉,躞蹀望楼台。

似见楼上人,玲珑窗户开。

隔花闻一笑,落日不知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古意

十三学绣罗衣裳,自怜红袖闻馨香。

人言此是嫁时服,含笑不刺双鸳鸯。

郎年十九髭未生,拜官天下闻郎名。

车马骈阗贺门馆,自然不失为公卿。

是时妾家犹未贫,兄弟出入双车轮。

繁华全盛两相敌,与郎年少为婚姻。

郎家居近御沟水,豪门客尽蹑珠履。

雕盘酒器常不干,晓入中厨妾先起。

姑嫜严肃有规矩,小姑娇憨意难取。

朝参暮拜白玉堂,绣衣著尽黄金缕。

妾貌渐衰郎渐薄,时时强笑意索寞。

知郎本来无岁寒,几回掩泪看花落。

妾年四十丝满头,郎年五十封公侯。

男儿全盛日忘旧,银床羽帐空飕飗。

庭花红遍蝴蝶飞,看郎佩玉下朝时。

归来略略不相顾,却令侍婢生光辉。

郎恨妇人易衰老,妾亦恨深不忍道。

看郎强健能几时,年过六十还枯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