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将军诗

交趾小蛮夷,去国将万里。

土产无异物,其人状如鬼。

湿热生瘴气,疾者无不死。

天兵虽南征,弃之良有以。

往年鄂州省,绥靖失其理。

交驰赤白囊,来告犯边鄙。

遣人觇虚实,在廷孰可使。

矫矫刘将军,一旦备行李。

有才兼文武,不但善弧矢。

深入险恶地,限敌才一水。

介者数百人,视之若蝼蚁。

移文至其国,诘问事终始。

指摘中利害,文辞更深美。

报书礼甚恭,敝邑何敢尔。

疆吏争怨隙,搆煽乃为此。

贿赂却勿受,足以振纲纪。

威声闻远方,一边祸为弭。

国家方全盛,武备不可弛。

如此将帅才,宜歌宿卫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刘将军诗》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通过对刘将军南征交趾的描述,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诗中首先描绘了交趾地区的小蛮夷,远离本土,环境恶劣,气候湿热,易生瘴气,对人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接着,诗人指出朝廷在以往的绥靖政策上有所失策,导致交趾地区发生边境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需要派遣一位有能力的将领前往平定局势。

刘将军被选中,他不仅具备文武双全的才能,还擅长箭术。面对险恶之地,他率领数百名士兵,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智慧。深入敌境,仅凭一条河流作为边界,他以少胜多,将敌人视若蝼蚁,显示了其战略眼光和战术能力。

刘将军抵达交趾后,通过外交手段,向当地传达了朝廷的意图,并通过文书明确指出问题的起因与后果,同时指出了其中的利益关系与危害,言辞深美,既表达了诚意,又不失威严。交趾方面对此表示恭敬,承认错误,并承诺不再犯。

然而,地方官员之间存在矛盾与争斗,有人试图煽动事端,企图从中渔利。刘将军坚决拒绝了这些贿赂,维护了朝廷的纲纪,展现了其廉洁自律的品格。他的行动不仅震慑了敌人,也稳定了边境局势,使得祸患得以缓解。

最后,诗人赞扬了刘将军的才能,认为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受到歌颂与尊敬,体现了对优秀将领的推崇与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刘将军的英勇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军事策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收录诗词(186)

杨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字:仲弘
  •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1271—1323

相关古诗词

古木诗

大木生何许,乃在泰山隈。

泰山崖石裂,怒水响如雷。

浸润长膏液,根株日以培。

纵历千百载,霜雪不能摧。

长安天子诏,欲筑九层台。

台上搆宫殿,青云共徘徊。

匠氏走海内,博求栋梁材。

万夫治道路,挥斧重林开。

大器当大用,小器易剪裁。

有如豪侈士,踪迹困尘埃。

适可厚自养,毋为兴叹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题文丞相书梅堂

大厦就倾覆,难以一木支。

惟公抱忠义,挺然出天资。

死既得所处,自顾乃不疑。

恻怆大江南,名与日月垂。

我行见遗墨,再拜堕涕洟。

名堂有深意,亦唯岁寒枝。

可知平昔心,慷慨非一时。

峨峨著栋宇,昭昭示民知。

勿使风雨败,永慰千古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塞上曲

沙塞何窅窅,树短百草长。

大河屈曲流,不复辨四方。

驱车日将夕,黑云隐长冈。

人马俱饥疲,解鞍饮寒塘。

张坐逐平地,击火烧乌羊。

挏酪过醇酎,摇艳盈杯觞。

既醉歌呜呜,顿蹋如惊狂。

月从天外来,耿耿流素光。

悲风动寥廓,拂面吹胡霜。

白雁中夜飞,参差自成行。

一箭落霜羽,挟弓负豪强。

中情无留滞,千载能鹰扬。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偶题

丛生园中草,蔚蔚媚幽姿。

乘时各敷荣,皓色被绿枝。

似有微香发,秋风辄吹之。

入人襟袖中,亦复可怜兹。

诘朝步荒畦,茎叶稍离披。

飘零即已矣,霜露不尔私。

荣悴既有时,小大何异而。

幸爱七尺躯,天道不可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