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弟纾及友人江南(其二)

吾家有赐茔,近在尚书浦。

前区百亩田,后启重门堵。

子姓俨成行,科名多接武。

家风万石传,花竹平泉圃。

蝉联二百祀,魂魄犹兹土。

一旦阅沧桑,他人代为主。

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

驱车去关河,行行远豺虎。

亲朋不可见,何况予同父。

碌碌想阿奴,耕田故辛苦。

行者叹四方,居者愁门户。

岂为别离哀,努力念尔祖。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寄弟纾及友人江南(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家族历史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兄弟之情和友情的深切怀念。

开篇“吾家有赐茔,近在尚书浦”,点明家族的墓地位置,暗示家族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接着“前区百亩田,后启重门堵”描绘了家族的广阔土地和宏伟宅邸,体现了家族的繁荣与显赫。

“子姓俨成行,科名多接武”赞颂家族子弟学业有成,人才辈出,家族文化传承有序。而“家风万石传,花竹平泉圃”则进一步强调了家族良好的家风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蝉联二百祀,魂魄犹兹土”表达了对家族悠久历史的自豪感,以及对祖先精神的敬仰。然而,“一旦阅沧桑,他人代为主”揭示了家族衰落的事实,家族的权力和地位被他人取代。

“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抒发了诗人作为流亡者的痛苦和中年遭遇不幸的感慨。接下来“驱车去关河,行行远豺虎”描述了诗人四处奔波,远离家乡,面对危险的生活状态。

“亲朋不可见,何况予同父”表达了诗人与亲人朋友难以相见的悲伤,更增加了对兄弟之情的怀念。最后“碌碌想阿奴,耕田故辛苦”是对弟弟辛勤劳作的关心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族辉煌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顾炎武作为一个学者兼政治家的复杂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其三)

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

几同赵卒坑,独此一人活。

既偷须臾生,讵敢辞播越。

十年四五迁,今复客天末。

田园已侵并,书卷亦剽夺。

尚虞陷微文,雉罗不自脱。

却喜对山川,壮怀稍开豁。

秉心在忠信,持身类迂阔。

朋友多相怜,此志贯穷达。

虽邻河伯居,未肯求呴沫。

出国每徒行,花时犹衣褐。

以此报知交,无为久恻怛。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山海关

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

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

前海弥浩溔,后岭横岝㟧。

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

缅思开创初,设险制东索。

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

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巳落。

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

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

关外修八城,指麾烦内阁。

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

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

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

海燕春乳楼,胡鹰晓飞泊。

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望夫石

威远台前春草萋,望夫冈畔夜乌啼。

九枝白日扶桑上,万叠苍山大海西。

国是秪凭三寸舌,老谋终惜一丸泥。

愁心欲共秦贞女,目断天涯路转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昌黎

弹丸馀小邑,固守作东藩。

列郡谁能比,雄关赖此存。

霜槎春砦出,风叶夜旗翻。

欲问婴城事,声吞不敢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