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

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

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

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

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鸟儿在桑叶之间鸣叫,嫩绿的枝条轻轻摇晃。
伸手攀折似乎很近,却只能无奈地放下长长的钓钩。
黄色花朵铺满了田野,英俊少年骑着白马畅游。
心中所思念的人怎会回头,她正站在高高的楼阁上。

注释

鸟鸣:鸟儿的叫声。
桑叶:桑树的叶子,常用于养蚕。
绿条:绿色的枝条,这里指桑树枝。
柔柔:柔和,形容枝条柔软的样子。
攀看:试图攀折或触摸。
去手近:离手很近,容易触碰到。
放下:松开,放弃。
长钩:这里可能比喻为难以达成的目标或愿望。
黄花:黄色的花朵,泛指田野上的野花。
盖:覆盖,布满。
野田:广阔的田野。
白马:白色的马,常象征着高贵或青春活力。
所念:心中所思念的。
岂回顾:岂会回头看,表示决心不回头或期待对方回应。
良人:心爱的人,此处指思念的对象。
高楼:高大的楼阁,也可能象征着难以触及的地位或距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展示了诗人采桑时的心境和周围环境,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格外温婉。

"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一句,则透露出诗人采桑的动作,既形象又富有节奏感。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田野间劳作时那份悠然自得的心情。

随后,“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一段,不仅描绘了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还有一个少年骑着白马在田野中自由漫游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最后,“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不禁让人思考诗人心中的“良人”是谁,以及他为何会在这片刻画般的田园风光中产生这样的情绪。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通过高楼这一空间元素得到了强化。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幽深,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展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世界。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促刺词

促刺复促刺,水中无鱼山无石。

少年虽嫁不得归,头白犹著父母衣。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

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百年不遣踏君门,在家谁唤为新妇。

岂不见他邻舍娘,嫁来常在舅姑傍。

形式: 古风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

有川不得涉,有路不得行。

沈沈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错来干诸侯,石田废春耕。

虎戟卫重门,何因达中诚。

日月俱照辉,山川异阴晴。

如何百里间,开目不见明。

我今归故山,誓与草木并。

愿君去丘坂,长使道路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幽州送申稷评事归平卢

行子绕天北,山高塞复深。

升堂展客礼,临水濯缨襟。

驱驰戎地马,聚散林间禽。

一杯泻东流,各愿无异心。

蓟亭虽苦寒,春夕勿重衾。

从军任白头,莫卖故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故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