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池阳书

出门一步即天涯,何况迢迢隔九华。

汝性慧于灵照□,翁年高似木兰爷。

帛书寄远□□□,□□无凭□□差。

嫁与官人成底事,荆钗只合偶田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一旦出门就像踏上了遥远的旅途,更何况还要穿越重重山峦的九华
你的聪明才智如同明灯照亮内心,而您的年龄却如木兰爷爷般高龄
用布帛写下的信件寄向远方,但传递无凭,难以抵达
你嫁给了官员又能如何,荆钗只适合与农家人共度一生

注释

天涯:形容极其遥远的地方。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灵照:指心灵的洞察力。
木兰爷:借指年老的人。
帛书:古代用丝织品写的信。
无凭:没有凭证或依靠。
差:这里指传递不顺畅。
官人:古代对官员的称呼。
荆钗:用荆条制作的钗,象征简朴生活。
田家:农家,务农的人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得池阳书》。从诗的内容来看,是诗人在回应远方亲友的书信,表达了对彼此间隔距离的感慨,以及对年迈父母的牵挂。

首句“出门一步即天涯”描绘了一种空间上的遥远,意味着一旦踏出家门,便感觉到与外界的巨大差距。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不易相见的无奈。

紧接着,“何况迢迢隔九华”则是对物理距离的一种夸张表达,九华通常指的是遥远的山脉,这里用来形容与亲人之间的阻隔。诗人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彼此间隔的艰深和不易逾越。

“汝性慧于灵照□”中的“汝性”指的是你(亲友)的品性,而“慧于灵照□”则是在赞美对方心灵的聪明与洞察力。这里的“□”通常是指某种特质或品德,但在此处未能完善,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去补全。

“翁年高似木兰爷”中,“翁”是对父母的尊称,“翁年高似木兰爷”则是在形容诗人的父亲已经非常年迈,就像那些岁月悠久、经历风霜的老树一样。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迈父母深切的关怀和思念。

“帛书寄远□□□”中的“帛书”指的是用丝绸做成的信笺,这里是说诗人正在通过这种方式与远方的亲友交流。“□□无凭□□差”则是在表达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也许是因为信息传递不便,导致了彼此间的隔阂和困惑。

最后,“嫁与官人成底事,荆钗只合偶田家”中,“嫁与官人成底事”可能是在提及某位女性已经与一名官员结为夫妇,这是一件确定发生的事情。而“荆钗只合偶田家”则是在描绘一种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似乎在表达对平静生活的一种向往或者是现实中的无奈选择。

这首诗通过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流露,以及对于物理距离和时间流逝带来的隔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书信交流的依赖和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家庭、亲情以及生活状态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悼吴校勘

去国亲朋风雨散,惟君从步至徐村。

时清相有客云意,力薄吾无荐祢恩。

远遁犹疑在空谷,大招安肯入脩门。

忽闻社友传新讣,枯目滂然有泪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排闷

少携一筇遍行脚,老苫把茅聊盖头。

事十八九不如意,身百千亿皆有愁。

彼埋高冢柏下卧,此驾小车花外游。

犹恨俗人知去处,近城林樾未深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梅州杨守铁庵

北客由来惮入南,仆家谏议饱曾谙。

谁云瘴雾非吾土,曾有魁躔住此庵。

身重岂容眉斧伐,时危犹要脊梁檐。

公归未必怀陈迹,留与州人作美谈。

形式: 七言律诗

夏白纻(其二)

翔鸾矫矫离风尘,眼明见此绝代人。

纱窗弄笔消永日,临得黄庭新逼真。

飞楼缥缈今何夕,月与玉人同一色。

下帘不为九霄寒,自要玲珑看团璧。

形式: 古风